近年来,广安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孩子们在乡村少年宫学习舞蹈。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前锋记者站袁秀娟本报记者刘夏徐瑜/文张启富/图
数据看成就
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78所,其中幼儿园710所、小学254所、初中242所、高中35所、中等职业学校25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工读学校1所、职业培训机构所、高等学校所。
2012年至2016年,广安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0所、民办幼儿园85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60所。
目前,广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3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部省共建广安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
百姓故事
“妈妈,我们今天上了体育课,操场可大了!老师教我们画画了,你看这是我画的……”10月11日下午4点过,一年级学生张强刚走出前锋区虎城镇苏台小学校门与母亲林惠琼汇合,便迫不及待地分享他在学校的乐事、趣事。这一幕,让林惠琼十分欣慰。
林惠琼是虎城镇苏台村人。2011年5月,孩子张强出生。今年9月,张强就该上小学了,可她和丈夫一直在纠结是让孩子进城上学还是在老家上学。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林惠琼说,她和丈夫都是农村人,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就得在城里租房,开销比较大。但让孩子回老家就读苏台小学,她又觉得学校的设施和环境等各方面都不如城里好。
让林惠琼做出将儿子带回老家读小学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是她亲眼目睹了苏台小学的变化。
苏台小学地处虎城镇苏台村,建于1970年,因年久失修且学校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均比较落后,该校成了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
“我和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才会回家。回来都在走亲戚,也没怎么关注苏台小学的变化。”今年6月,林惠琼与母亲通电话时提到孩子上学的问题,母亲告诉她现在苏台小学大变样了。林惠琼这才将信将疑回乡来到苏台小学“看看”。这一看,彻底改变了苏台小学在她心里的印象。
“以前,苏台小学的教室很破旧,操场也是坑坑洼洼的,跑步不注意要摔跤。美术课、音乐课都没有开设,体育器材也没有。但现在,操场是塑胶的,有专门的音乐室、美术室,连黑板都变成了‘白板\’(电子白板),条件一点不比城里的学校差。”林惠琼开心地说,孩子在这里上学,她很放心。
事实上,苏台小学的变化缘于近年来,该校利用中、省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
据了解,2014年以来,该校陆续新建运动场,维修加固教学楼,翻新教室,改造学生食堂和厕所,新建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增添电子白板、电脑等教学设备,极大改善了该校的教学条件,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改善教学条件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师资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老师都是通过统一招考进来的,教学水平肯定没问题,难的是留不住人。”苏台小学校长邓华明坦言,因住宿无保障等原因,乡村教师大量调往城市,教师流动性大的现象一直存在。
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为了改善教师住宿条件,2015年,该校投入120余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28套,彻底改变了过去部分老师居无定所的历史。
“里面生活设施齐全,很方便!”以往,该校教师陈晓娟上下班需要赶班车回城,现在,她分到了一套周转宿舍,免除了奔波之苦,也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
记者点评
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薄弱学校的客观存在,则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
为此,广安市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从硬件与软件入手,针对学校薄弱环节,“缺什么补什么”,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保证办学正常运转,缩小校际差距。同时,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交流,让乡村学校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更加均衡,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推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艳申巧容记者雍剑波)10月15日,广安2017年国际红色马拉松比赛在雨中激情开跑,共吸引近万名选手参加。广安公安调集2600余名民警、辅警参与执勤,圆满完成了红马安保执勤任务。据介绍,开...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