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前锋区经济社会发展篇(下)
观塘镇莲花新村。
文化惠民演出现场。
建好的文化院坝。
村民正在村图书室看书。
前锋新城区一角。。
□前锋记者站陈定军袁秀娟兰林前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前锋区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多点支撑、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牢固树立“六区理念”,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全区绿色发展加速崛起、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繁荣稳定。
坚持绿色发展守护碧水蓝天
10月6日,昆明上班的石先生利用国庆假期回了一趟代市镇老家,他惊奇地发现,记忆中脏乱差的乡村集镇,如今变得越来越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前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与有力行动。
2013年,前锋区成立,摆在新区领导班子面前的是艰巨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这座以广安火车站(原前锋火车站)闻名川东北地区的小镇,还有一张响亮的名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工业园区。然而,“污染”却成了人们评价前锋的高频词。“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抓实抓好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和更多发展空间。”区委区政府庄严承诺。
承诺如何实现?前锋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展新区建设的破题之作,响亮提出“生态立区”理念,并将其作为发展核心战略,融入新区发展建设各项工作之中。
从响亮提出“生态立区”理念到践行的4年多时间里,前锋区重点出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全力治本清源、推进绿色发展,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10月10日晚,家住前锋城区三条街的居民罗裙,又和往常一样来到芦溪河边散步。“以前,芦溪河边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罗裙告诉记者,现在的芦溪河水已经变清澈了。
芦溪河由污变清,始于2014年4月,前锋区多部门联动,对沿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进行全面整治,全力推进各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目前全区规划的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已全面建成。今年底,全区乡镇雨污分流改造也将完成。让每条河流都清澈起来的梦想,不再遥远。
需要治理的不仅是水,大气污染防治也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2016年1月,前锋区空气质量监测站投入运行,全天候监测空气质量,并扎实开展建筑工地与道路扬尘治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除尘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非煤矿山整治等工作。今年8月,前锋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
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如火如荼,土壤污染治理也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前锋建成3座垃圾中转站,1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正在规划建设,各场镇、园区生活垃圾全部统一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与此同时,前锋全面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物监管,全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近日,前锋区龙塘街道办事处内的四合砖厂拆迁工作已进入尾声。此前,四合砖厂的燃煤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经整改后仍不达标被依法拆除。
被依法关停的企业,并非只有四合砖厂,前锋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坚决予以淘汰,督促各重点企业限期分批淘汰落后设备、工艺,督促高能耗高污染的“十小”企业在指定时限前全部关停。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立足长远,转变发展方式。为此,前锋区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新型住宅等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带动作用大的高端成长型企业入驻,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已进入生产阶段的卓达绿色装配式建筑前锋产业园,便是前锋区转型发展的代表企业之一。产业园将打造全国新型建材及装配式集成建筑生产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带动关联产业实现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产能。
增强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10月12日下午,记者在代市镇岳庙村文化广场看到,几十名村民集聚在这里欢快地跳着坝坝舞。
“要是等到晚上7点过,这里就更热闹了。”岳庙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生告诉记者,建成文化广场后,去年,岳庙村组建了一支10余人的文艺队。
据了解,岳庙村的文化广场总投资30余万元,配套有两万余元的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建设投入资金5万元,配套有两万余元的文化设备和1600余册书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像岳庙村这样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的村,在前锋区还有很多。据前锋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前锋区通过吸纳优秀人才、依托文化团体带动等举措培育文艺骨干,激活了基层文化细胞。
文化活动丰富了,生活习惯逐渐改变了,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自从虎城镇双河村建起了图书室,45岁的村民张启林不到两个月就借阅了10余本书,其中看得最多的就是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今年,他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花生,并发展起了林下养殖。
到农家书屋去看书。如今已成了前锋村民的习惯。
近年来,区文广新局加强执法队伍思想教育,着力提升执法队伍综合业务技能,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全区在注重各种文艺展演等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监管。
区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网吧、游戏室、歌舞娱乐场所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力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和教育,本就是“一家人”,脱离教育谈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全区强力抓队伍,教育活力得到不断激发。大力开展“师德工程”,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四有”好老师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市教书育人楷模等师德典范17人。同时,定期举办“国培计划”、教师全员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等,完成教师全员培训、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等6000余人次。
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建区以来,前锋区加快推进法治前锋建设,切实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新区法治化轨道。
依法治区,普法先行。“学法正人,守法正本,执法正风。”“诚信在心,法治在行,和谐在望。”……连日来,记者在前锋城区弘前大道上的法治文化长廊看到,法治宣传牌上的文字通俗易懂,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据了解,这是前锋区打造的首个法治文化长廊,宣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文化教育等内容。
近年来,全区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公交站台、LED显示屏、单立广告柱等宣传媒介多形式宣传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宣传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全区确定了区国税局、前锋小学等12个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单位。其中区国税局荣获“四川省首批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区地税局、区工商质检局、区民政局、桂兴镇、龙塘街道办事处等全市第二批法治示范创建单位已成功创建并通过市级验收授牌,代市镇岳庙村、虎城镇紫龙村、区人社局、前锋小学、前锋中心卫生院等法治文化重要示范点的建设打造工作已初显成效,代市镇长伍小学正积极创建市级青少年法治示范教育实践基地。
此外,全区还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落实普法责任,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中探索建立“法律诊所”,给全区所有中小学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并推行“会前学法”和“一月一法一考”制度,同步在代市岳庙村、虎城紫龙村、航瑞纸品、区人社局、前锋中学等重要示范点推进“法治细胞”创建,筑牢法治基础。
10月3日是国庆假日期间,大佛寺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员蒋大辉仍在社区里收集群众意见。
前锋全面实行“一网格一管理员”制度,着力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在全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78名,切实做到了“及时发现、迅速上报、快速处理”,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全区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以及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级治理体系。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全面提档升级区、乡镇、村(社区)、网格四级平台,实现了“数据有人更新、事件有人办理、工作有人推进”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同时,全面推行“雪亮工程”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禁毒防艾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一小时法律援助圈”,规范建设了代市镇、龙滩镇、观阁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维权“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平台,结合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全区205个村民委员会和25个社区建立了村(居)务公开栏,对村(居)内的重大事项、大额经费开支、村规民约都实行公开、公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明晰执法环节,才能有效推动政府依法办事、依章办事、依规办事,才能保障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前锋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区成立以来,建设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一直是前锋努力的方向。在依法治区进程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区本级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8项,承接中省市行政审批事项77项,5374项行政权力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公开政务信息3万余条,政府行政权力规范高效运行。
全区还健全了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均交政府法治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凡涉及法律、法规的议题必须经法治办审核提出处理意见,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采取公示、调查、座谈、论证、听证等形式进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已通过法律顾问团对区政府招投标、乡镇重大事项提供决策100余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玲)10月10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从10日白天开始,广安市有一个明显的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全市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8℃左右,最高气温下降至16℃,雨量普遍中雨,局部大...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