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邓华蓉:村民们的“好老乡”

广安日报 2017-09-24 02:04 大字

□曾友志本报记者徐瑜

9月14日,在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的晒谷场上,老乡们一边说笑,一边将收割的谷子再次进行晒干处理。

“你好,我想找邓华蓉。”记者向老乡打听七谷村驻村农技员邓华蓉。

“小邓哟,她去3组看蔬菜病虫害了。”其中一位村民指着左手方向告诉记者,“就在那边,不远。”

按照村民所指的方向,记者找到了邓华蓉,当时她和村民正蹲在地里,仔细翻看蔬菜的叶子。忙完手里的活儿,邓华蓉拉着记者一边往村活动中心走,一边给记者讲她与七谷村的故事。

2014年3月,七谷村引进业主在村里租田建立了优质七彩水稻“七谷香”种植基地,急需一位非常熟悉水稻种植技术的农技员在种植、管护过程中进行指导。邓华蓉最擅长的就是水稻种植技术,因此,她被调整到七谷村担任驻村农技员。

“到村上之后,我和村民们还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才变得亲密的。”邓华蓉坦言,“‘七谷香\’采用的种植技术是最先进的水稻直播技术,但在水稻基地务工的村民大多无法接受,觉得这样不可行。”

村民黎功举就是其中一位。“我们种了几十年田,都是插秧,直播会不会影响秧苗生长哟?”黎功举告诉记者,当时他对水稻直播技术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听从邓华蓉的指导,“她三番五次到我家来,给我说直播的好处,后来磨不过她,我才勉强接受。”

“直播技术前期准备比较费事,需要平整田面、挖掘厢沟等,但好处是比插秧省时省力,基地内务工的大多是老年人,直播技术比较适合他们。”邓华蓉告诉记者。

当年的水稻收成也让抛秧技术的反对者口服心服。2014年,“七谷香”水稻基地内1600余亩水稻产量达1万余斤,村民们发现新的种植技术并没有影响水稻收成,于是从心里接受了邓华蓉。

村民和邓华蓉越来越亲密,则是因为她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的态度。

“小邓对我们很好,有什么问题找到她,她二话不说就帮忙。”村民李贤五是七谷村的玉米种植大户,“今年5月,我家的玉米本来好好的,突然叶子就开始变黄,还长了斑点,我不知道怎么办,就去找小邓帮忙。”李贤五说,“当时天气很热,我中午去找她,她马上就跟我去地里查看情况,我才知道那是纹枯病,小邓帮我把玉米全部救活了。”

“全靠小邓,当年8亩地收了6000多斤玉米。”李贤五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把她当作我们的好老乡。”

新闻推荐

社区关爱未成年人活动丰富多彩 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杨雪莲“如果您愿意付出一点爱心,愿意抽出一点时间,用‘妈妈\’真实的爱温暖孩子的心,就请加入‘爱心妈妈\’的行列……”9月22日上午,记者在广安区万盛街道办事处五福社区看到,一封“爱心...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