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润沃土广安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纪实
□游思斌李国辉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
9月12日,记者在广安区彭家乡天井村千亩“思源红”翠李基地看到,一口口蓄水池内装满了清水,一条条排灌沟渠穿行在基地四周。“基地内外建起了水池和沟渠,彻底解决了灌溉难题,就算遇到再怎么干旱的天气,我也不担心果树喊‘渴\’了!”该基地业主陈波说。
据广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树立“水利助推脱贫攻坚和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理念,以77个幸福美丽新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产业调整、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域规划“一盘棋”
记者从兴平镇丁坝村、文明村、九石村一路走过,看到一片片血橙和柠檬产业基地布满乡村,一口口塘堰和蓄水池如明镜般分布在基地各处,一处处幸福美丽新村与产业基地毗邻而居,乡村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精致迷人的田园画图。
如何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从而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广安区尤其注重全域规划,绘好“一张图”,下好“一盘棋”。
据介绍,该区按照编制完成的《广安区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等,突出全域理念,注重地域特色,以1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滚动扩面”的思路,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制定水利规划,确保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区共整合小农水、土地整理、饮水安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2.13亿元,在兴平镇、彭家乡等乡镇建成小型水利工程980个,新增改善灌面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两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5座,新建农村公路12公里,农村产业环线公路5公里,打造彭家乡天井、茶店及兴平镇文明、九石农建示范现场1.63万亩。同时,全区还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和扶贫贷款,共筹集资金3.2亿元,建设恒升、花桥、郑山3个乡镇万吨供水厂和白市片区集中饮用水源项目,解决恒升、郑山、石笋、龙台等24个乡镇362个村42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投入7700万元实施七一水库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解决片区6个乡镇13个贫困村农业灌溉问题。
创新机制见效益
从今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持续45天的干旱天气,让彭家乡天井村山上的800亩翠李基地和山下的600亩庄稼地经受了一场考验。
“虽然干旱时间长达一个半月,但去年底建起的11口蓄水池发挥了突出作用,完全满足了翠李基地和庄稼地的灌溉需求,业主和农户没有为灌溉农田发生争水抢水的矛盾。”天井村党支部书记房天科坦言。
据悉,去年10月以来,广安区水务局投资1200万元,在彭家乡天井村、火星村等6个村连片实施总面积达3000亩的坡改梯项目,其中在天井村翠李基地修建蓄水池11口。“蓄水池的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交给业主和村民,日常管护由业主负责,在需要灌溉用水时,由业主和村民代表共同监管放水情况,达到均衡灌溉的目的。”房天科告诉记者。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广安区积极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责任追究制,做到科学施工、规范运作、严格质量。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决策权,坚持做到不办群众不受益的事、不办群众不参与的事、不办群众没能力办的事,使群众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者、建设者、受益者和管理者,纠正在项目实施中把群众当“甩手掌柜”、政府搞“大包大揽”、结果事倍功半的弊端。
水利工程建成后,如何完善管护机制,让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广安区的做法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灌区协会和租赁经营、抵押承包、工程确权等方式,明确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完善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保证建成一处工程、落实一处责任、建立一套制度、造福一方百姓。
同时,该区还通过探索用水管理新模式,依靠协会落实专人负责分水管水,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避免了农村水事纠纷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琴)9月16日至17日,广安市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在友谊中学五福校区举行。由于今年是最后一次国家司法考试,明年将统一调整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所以本次报名参考人数创下广安考区历史之...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