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冬天
□李小华
在北方,一提到冬天,会让人想到“天寒地冻”“朔风凛冽”“滴水成冰”等诸多词语,“寒冷”就是冬天的代名词。
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安市邻水县,冬天是不大冷的。
我的家乡距离中国三大火城之一的重庆城不足100公里,冬天的平均气温比重庆城区略低一点儿,空气湿度则比重庆城区略高一点儿。
立冬时节,校园里、公路旁、山坡上的树木叶子依然那么苍翠,没有一点枯黄的样子。“小雪”节气后,大街两旁的银杏叶金黄透亮,随风飘舞,散落一地,绚烂如画。这时,人们才开始感觉有点儿寒意,空调、烤火炉才派上用场。但空调开个低温档就足够了。
乡下的冬天要稍稍冷一些。尤其是山上,寒风萧萧,气温比城里要低两三度。乡里人现在也烤电火炉,有的家庭还安装了空调,但使用的时候不多。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里人家家户户皆是以烤烘笼取暖,我们读书时也是一人提一个烘笼到校,因为那时大家都是烧柴煮饭,柴灰的余温正好用于烘笼取暖。后来,农村经济条件好些了,大多数家庭是烧焦炭炉子或蜂窝煤炉子烤火。“冬至”过后,天气逐渐寒冷起来,地里的庄稼长得慢了,农人的农活也闲了。下雨天,大人不用去地里干活,小孩也不用去坡上割猪牛草。猪食就是黄菜叶子加上红苕,牛就吃干谷草。一大家子就围着焦炭炉或者蜂窝煤炉烤火聊天。有时候,隔壁邻居也过来围在一起烤火,大家有说有笑,那场景十分温馨。但是,烤火后每个人鼻孔里都是黑的,因为燃煤产生的废气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了鼻孔。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民烤火的用具也越来越先进。用电火炉烤火,随时开关,方便又卫生。
家乡的冬天,风是很小的,偶尔刮大风,也不怎么刺骨。去街上散步,可以看见很多人光着头。除了老年人戴帽子、围巾是为了保暖,大多数人是把帽子和围巾当成一种装饰,当作过冬的道具。有时,还能看见一两个年轻小伙子,着一件薄夹克,在大街上飙摩托车,用他那自我感觉很帅的姿势与寒风挑战,吸引着众人的眼球。
家乡的冬天,阴天、晴天和雨天交替,占有的时长相差无几。淅淅沥沥下几天小雨后天便会放晴,这时你会觉得天空格外晴朗,太阳也异常暖和。人们会出门透透气,沐浴阳光,感受冬的温暖与美好。广场上、公园里、田野间、小路上……到处都是人影儿,或散步、或打牌、或聊天、或遛狗、或看风景,大家都不想错过这美好的天气,不想辜负这明媚的阳光。
家乡的冬天,下雪的时候是很少的。有时,一年下一两次小雪,只见雪花在空中飞舞,却不见地上白。有时,几年也盼不到一次小雪。
从我有记忆开始,能覆盖房顶、铺白道路及原野的大雪大概只有三四次吧。大雪后的家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放眼望去,山川、树木、房屋、田野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那完全是电影镜头播放的北方才有的景致,令人无比兴奋和震撼。
所以,只要下点小雪,家乡的人们都会无比欢喜。许多人带着家人和朋友去华蓥山、五华山、铜锣山或罗家洞山上看雪,他们在雪地里摆不尽的姿势、表不完的情、拍不完的照。然后在车顶上堆一个大的雪人,用胡萝卜当鼻子,用红绸带当项链,雄赳赳气昂昂地拉回城里,向公路两旁以及城里没有去看雪的人炫耀一番……
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我爱家乡的一年四季。家乡人民有着勤劳勇敢、奋发向上、豪爽耿直、热情大方的秉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们都昂着头、挺着胸,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以生命的火热激情迎接每一个冬天的到来。
新闻推荐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工...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