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镌刻在心中(下) 追记邻水县委第一任书记张晓飞
青年时期的张晓飞。(资料图片)
□邹元模
陷入污泥保清白
1938年以后,张晓飞在武昌高师、上海大学时的老师胡庶华、叶元龙先后任重庆大学校长,因这层关系,他得聘于重庆大学,先后负责事务、注册、出版和教学等工作。
自1932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来,张晓飞历经艰辛,东寻西找,也没能找到党的组织,不惑之年就早生白发。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寇大举入侵,抗战全面爆发,张晓飞以满腔热忱投入抗战救亡宣传活动,在重庆发起成立上海大学同学会,联络同学各尽其力,共赴国难。同学会里有一些他早年的革命同志,后来也因各种原因失掉了党组织关系,他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寻找党,争取回到组织中去。他告诫大家虽然为了生存,不得不屈身在反动政府任一官半职,但一定要入污泥而不染,千万不要和反动派同流合污,不要做危害革命的事,要保守自己的革命节操。
1942年上半年,因反动派的排挤,张晓飞被迫从重庆大学辞职。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使张晓飞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1943年初,张晓飞应乡友张孝礼之聘,就职成都华西大学,借此之便,邵力子、胡庶华二人联名荐他任三青团四川支团监察会候补监委及书记。他碍于两位师长的情面,违心地接受了此任命。在成都三青团期间,他平时釆取消极应付态度,一有机会便以此招牌作掩护,做一些帮助革命的工作。他借机注销了成都、阆中三青团呈报的“异党活动案”,辗转相托营救革命同志黄梦谷出狱,热情支持并倾力资助同乡甘止善等人到陕北参加革命,揭发三青团四川支团负责人任觉五、李天明等人的贪污案等等。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三青团的怀疑与仇恨。
1945年9月,张晓飞在成都华西大学的聘期已满,决定回渝。三青团为他举行告别会,他在讲话中公开提出要向共产党学习,向工农看齐,要继续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李天明、徐天秩等人据此指控张晓飞从事共产党宣传,幸得胡庶华和张治中二人鼎力相助,极力为他开脱,方免于难。同年底,张晓飞经邵力子等人介绍,在重庆的几所学院讲授社会学、农业经济学。
支持革命屡冒险
张晓飞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多年,但他始终把党的信仰镌刻在心中,用自己的职业作掩护,以各种方式,屡冒风险支持革命事业。
1947年,张晓飞经冯均琏介绍,任《西南日报》主笔。他除约请陈剑衡、税西垣、游时敏、甘树人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撰稿外,还将避难转移到重庆的邻水共产党员王古泽等人介绍进报社工作。由于报纸进步色彩太浓,数月后被反动派强行接管。
1948年,张晓飞的老朋友、地下党员任廉儒和梁佐华要他利用私人关系,搞策反起义工作。他暗下决心,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把支持革命的工作进行到底。同年下半年,张晓飞在同学周开庆的支持下,出任陪都工商学院教务长。他利用这个职务,介绍汪扬、李元杰、马善庆等进步教授到校任教,把从事学生运动的邻水共产党员刘德修等人安排到学院读书,帮他们办理有关证件。他对刘德修等人十分信任,坦诚相交,赞赏他们是有为的革命青年,常常给他们介绍刘伯承、陈峻山等老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革命业绩。
1949年,地下党员甘泉、梁维中、刘尧夫等人被捕入狱,张晓飞在邻水、重庆多方奔走,设法营救被捕同志出狱。5月,任廉儒从香港受命返渝后,加快了策反起义工作。张晓飞在邹容路4号、天府别墅等地,苦口劝说立法委员冯均琏、川东挺进军第一纵队司令包衡、第二纵队司令谌克纯、达县区副司令张继任以及陈宏谟、李放六等人,认清蒋家王朝必将覆灭的形势,弃暗投明,待机起义;屡冒危险和酷暑到南岸弹子石警官学校,与72军军长郭汝瑰及政工处长任纯儒密商起义事宜;屡劝周开庆认清形势,不要做国民党的殉葬品,鼓励他“去当共产党”。通过这些策反工作,对推动国民党军警起义、维护地方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夏天,国民党政权已是大厦将倾,蒋介石凭借西南山区和长江天险苟延残喘,加紧了对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游击队的血腥镇压,派出罗广文部一个团的兵力在邻水“清乡”,屠杀共产党人、游击队员、进步人士和无辜群众400多人。在重庆的邻水共产党员刘德修、甘立福、张良忠等人联络知名人士重建邻水同乡会,上书请愿制止“清乡”。张晓飞积极支持,热情筹备,在确定同乡会成立大会时,不畏风险,主动提出将会场设在其任教的正阳学院教室。他们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6月下旬在重庆正阳学院举行了有70多人参加的邻水旅渝同乡会,会上揭露和声讨了罗广文“清乡”屠杀进步人士和无辜群众的罪行。会议决定由张晓飞等人为请愿代表,将请愿书分别送交行营、省政府、大竹专署、重庆警备区和罗广文军部,强烈要求停止“清乡”,制止杀害无辜民众。经过四处陈说、反复呼吁,迫使罗部清乡军停止第二期清剿计划,提前撤离邻水,保存了革命力量。
蒙冤陨落终昭雪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五四”运动的雷声把中华民族惊醒,三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张晓飞和人民大众一起迎来了祖国的解放。他自觉近20年来离开了革命队伍,思想觉悟已落后于这伟大的新时代,难以适应即将大规模开展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便请求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因年纪过大而未被录取。朋友们劝他暂时回乡,先安顿家室,听候消息,他遂于1950年初携家人回到邻水老家。
回乡后,张晓飞见家乡一带十分贫穷落后,十室难有一子上学读书,就将自己的两间老屋拿出一间来办了一所村小,自己当老师,免费让近邻农家子弟识字念书。就在村小即将筹备就绪、村人一片欢欣之时,谁也没有料到,因错综迷离的原因,张晓飞被不明不白地押解到县城监管,从此不得复出。
在看守所里,张晓飞学习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学习时事政治,向党和政府交心。他常常夜不能寐,回首五十年的人生,自念“在组织以内的十年生活中尽了应尽的责任。在离开组织旋落到国民党统治与乎整个不合理的封建社会的恶劣环境里,而且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谓无一念、一言、一字、一事对不起党与同志”。他深深地慨叹:“我这失却轨道的星球,只有这点热与能,故只能有这些微的表现罢了。”他坚信党组织一定会把自己的问题查清楚,还自己一个清白。
让人遗憾的是,在还没有听到党组织查清自己问题的声音时,1952年8月29日,原川东人民法院发出138号刑事判决书,以反革命罪判处张晓飞死刑。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草率地被结束了。
张晓飞被判处死刑后,他的家人悲痛欲绝,谁也不相信他是反革命。其女儿张茂群克服种种困难和阻挠,以原判事实不符为由,多次提出申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组成合议庭,对张晓飞案件进行了再审。查明:张晓飞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因党组织暴露无法在四川工作,而去沪、杭、滇、黔,亦想进入革命根据地,均未获成功而脱党。脱党后虽在伪政府机关、学校任职,但未发现有判党和危害人民的行为,且在1942年、1947年和1949年设法营救我党同志,为解决进步青年职业问题和反对国民党屠杀百姓,间接或直接为我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原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属于冤案。据此,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82)川法刑二字第150号刑事判决书判决:
一、撤销1952年8月29日川东人民法院刑字第138号刑事判决;
二、宣告张晓飞无罪。
中共达县地委组织部干审(1985)60号文件批复:同意中共邻水县委《关于对张晓飞早期从事我党工作及脱党的结论报告》。张晓飞于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脱党,1952年错被判死刑。现承认张晓飞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恢复名誉。
张晓飞被错判死刑,蒙冤受屈整整33年之久,直至1985年才平反昭雪,还了他一个清白,解了家人及亲朋的心头之结。(全文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汪英记者雷彬)为落实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高水平建设一批川渝合作...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