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在这里的根!” 地理坐标:重庆 关键词:子女教育 憧憬未来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1-03 02:37 大字

阅读提示

以前,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养育留守在家的孩子,想得更多的是挣钱。如今,进城务工人员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真正在城市立足,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也逐渐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了一番成绩。

随着2020年春运首日火车票的开售,众多进城务工人员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家的路途。同时,记者也发现,有不少务工人员选择了留在城里,而且这已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探寻背后的原因,原来是与孩子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陪读,立足城市的最大理由

来自重庆合川小沔镇鼎罐村的金发群偶尔还是会想起家乡。如今,重庆九龙坡区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是金发群一家三口在城里的家。

促动金发群来到城市,源于2016年盛夏寄到家中的一封入学通知书,儿子金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育才中学。“孩子要去城里读书,我和他妈妈商量后,决定跟着孩子一起进城,一边务工,一边陪读。”金发群回忆道。

“孩子很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20名,今年考上了重点大学。”金发群乐呵呵地说。孩子的努力也成了两口子前进的动力,前不久,两口子贷款买下了之前租住的这套房子,用金发群的话说,他们也算是在城里有了立足之地。

重庆社科院的相关人士表示,据调查数据显示,当下务工人员进城的理由,从以前“到城里挣钱”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陪伴孩子读书”成排名靠前的理由之一。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夏鸿显指出:“以前进城务工人员为了养育留守在家的孩子,想得最多的是挣钱,而现在进城务工人员更多想的是如何真正在城市立足。因此,很多进城务工人员也逐渐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了一番成绩。”夏鸿显说。

憧憬,扎根城市的最强动力

40岁的李康林如今是重庆优创装饰公司的项目经理,2009年从四川邻水县来到重庆务工。李康林坦言,真正促使他扎根城市的动力,是因为女儿的出生。

2015年,李康林和妻子商量把女儿接到城里来读书。“看到城里的教育环境,我们还是觉得到这里更利于孩子成长。”当他从教育主管部门得到“只要有合法的居住证明、工作证明,就能够在指定学校申请就读”的答复时兴奋不已。“孩子已经在重庆读小学4年级了,能够学到的东西更多,在老家很难有这么好的条件。”李康林表示。

据了解,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方面,重庆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同时将流动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愿意留在城里,最大的动力就是想为孩子争取到更加有利的教育环境。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李惠婧表示,随迁子女可享受到一系列教育政策,让进城务工人员扎根城市有了足够的信心。“如今更多的务工人员愿意融入城市,这是值得欣喜的局面。”

新闻推荐

鼎屏小学举行“童声飞韵迎新年”歌咏比赛

本报讯12月23日至24日,邻水县鼎屏小学举行“童声飞韵迎新年”歌咏比赛,旨在展示学生的艺术风采,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蓬勃...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