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实干家” 记四川省“记一等功公务员”王超

广安日报 2019-11-14 01:09 大字

□邻水记者站 郭九七 孔虹 本报记者 周文平

近日,邻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九龙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王超和同事一起,落实该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工作部署,对辖区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前不久,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上,王超因扶贫工作成绩突出,荣获“记一等功公务员”称号。“能够获得荣誉,我既欣喜,又深感责任重大。”王超告诉记者,“成绩属于过去,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真抓实干,做一名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卫士,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村情民意”笔记本

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

2016年7月,27岁的王超由邻水县工商质监局(现邻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派到贫困村——石滓镇花房村任第一书记。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机关工作,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王超回忆,刚到村上时,大多数村民认为他“吃不了苦,是来镀金的,干不了多久就会走”。面对质疑的目光,王超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想要尽快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须‘沉’下去。”王超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话家常,两个月的时间,花房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王超的心里也有了底。

走村串户时,王超随身携带着一个“村情民意”笔记本,翻开笔记本,记者看到,上面收集了村民反映的困难与问题。

“道路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两个问题。”王超说,为了尽快解决这两大问题,他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花房村的道路交通和饮水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积极争取资金,制定了详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如今,花房村建成水泥路20.49公里、泥结碎石路6.4公里、便民路3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建设生产水池7个、铺设引水管道5.2公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出行方便多了,家家户户也用上了放心水。

改变,仅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让村民脱贫致富才是王超的工作重点。“根据花房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我多次与企业联系,协调他们到花房村招工,花房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了500人。”王超说。

但王超深知,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支柱产业?这一直是王超在思考的问题。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王超决定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水果产业。

“花房村地处丘陵地带,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面临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的困境。”于是,王超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同村支“两委”研究制定“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目前,该村已发展中药材基地500余亩、蜜冠李种植基地1000亩。

只要方法得当

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在考虑整村发展的同时,王超也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花房村1组的范术珍是一名独居老人,反应迟钝,一次灶里柴火未燃尽就出门赶集,导致厨房失火,接到村民电话后王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徒手将着火柴草抱出并及时扑灭火源;

2组的包素碧一人带着两个孙女,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里,王超主动上门宣传政策,动员她申报危房整治,最终祖孙三人住上了安全房;

3组的黄剑飞视力残疾,妻子因意外去世,因要抚养两个孩子,黄剑飞无法外出务工,经济来源有限,王超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争取到公益性岗位,还介绍他到产业园区灵活就业,每年增收8000多元,并帮助其子女争取到教育资助,极大地缓解了其家庭压力……

正是通过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花房村群众对王超越来越信任。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超坦言,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扶贫干部下乡扶贫过程中,与其交集最多的人就是群众、业主和村组干部。在三年的基层工作中,他探索总结出处理与三者关系的工作方法:与群众打交道,做到站得拢、坐得下、谈得来、靠得住;与业主打交道,做到合得来、分得清、管得住;与村社干部打交道,做到融得进、信得过、带得好。

如今,花房村贫困户脱贫了,花房村摘掉了贫困帽,王超也离开了花房村,离开了第一书记的岗位。但他坚信,他依然是脱贫攻坚浩大工作队伍中的一员。“只要组织需要,扶贫工作需要,我随时准备再出发。”

新闻推荐

邻水二中: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讯(周胜军陈文娟邻水记者站汪英)近日,邻水二中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邻水县八耳镇东山游击队烈士纪念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