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邻水县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持续改善河湖环境面貌和水生态环境 让一方碧水长流
□邻水记者站 孔虹 本报记者 卢琴
在邻水县护邻乡的大洪河护邻段,两岸绿树摇曳,河水碧波荡漾,时而有水鸟掠过,点起河面阵阵涟漪……
10月17日早上8点,记者来到大洪河护邻段,随同乡级河长彭书超一起巡河。
“大洪河是护邻乡的母亲河,以前,河面漂浮物多,两岸垃圾丛生,沿岸居民把垃圾直接倒入河中,河水污染严重。近年来,通过大力巡河治理,母亲河又恢复了碧水长流。”彭书超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从护邻乡银燕村出发,巡河队一行人沿着河流岸边的小路往上游走去。这里原本没有路,“河长”们经常巡河,便用双脚走出了一条小道。
“这一处容易滑坡,是我们重点巡察的点位之一。”
“这一处两岸竹子茂密,竹叶落得最多。”
一边走,彭书超一边给记者介绍河段的情况。
邻水县每一名河长都经过了专门培训,如何巡河、如何观察、如何判断,都是学问。
“巡河,首先就要观察水色,如果有污染,河水的颜色就会有变化。”彭书超回忆,几个月前,在一次巡河中,他发现河水有油光浮面,当时邻水已经禁止采砂,油光从何而来?于是,他沿着河道往上游追本溯源,发现是上游河段采砂船泄漏导致的,他立刻联系负责该河段的河长,着手进行了整改,河面水质渐渐得到了净化。
由于夜间下过小雨,清晨河边小道还有些湿滑,巡河队员们要抓着路边的树干借力行走。
走到大洪河的灌平村一段时,遇上陈一安、孙福容夫妻正在清理河岸的垃圾,他们是乡上请来的专职河道保洁员,负责其中4.5公里的河道河滩保洁,每天都要及时清理垃圾。
陈一安告诉记者,因为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现在大家都养成了不乱扔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
环境保护得好,大洪河水也逐渐变得清澈。
彭书超补充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延伸河长制触角的载体。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护邻乡加强对当地百姓的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横幅、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对“河长制”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与环境卫生清洁整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针对水源、河道、河流控制区内农作物,严禁使用化肥农药,针对控制区域外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业用量,同时加强农膜的回收处理,避免造成对环境、土壤、地下水的再污染,切实做到了垃圾、畜禽粪便、污水不下河。
辞别陈一安夫妇,巡河队沿着河流两岸往上游继续巡视,来到护邻乡岗家村,这一段河段与达州市大竹县交界,地形复杂。由于近期下雨,上游漂浮下来不少水葫芦拦在了拦河网上。彭书超立即掏出电话,给达州市大竹县四合镇河长打电话,请他们即刻派人清理。
彭书超告诉记者,大洪河发源于达州市大竹县,上游流经大竹县高明镇、天城镇等11个乡镇,大洪河邻水段由护邻乡入境,流经护邻乡、兴仁镇等11个乡镇。岗家桥就是护邻和大竹县四合镇的交汇处,上面一片就是四合的流域。护邻是大洪河邻水段的第一道关口。两地河长经常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即时处理。
加强与邻近乡镇,在环境保护、河长制等工作上的交流,共同做好两地边境或交叉地段的环保工作,是邻水推进河长制工作的举措之一。两地加大了对大洪河的监管力度,严格管控各类污染源,强化河长责任制落实,共同推进河道生态保护。
巡河结束时,彭书超拿出笔记本,认真做好今天的巡河记录。
“这一段巡河路,我每周都要走几趟,河道出现什么问题,很快就能察觉并有效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大洪河护邻段‘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彭书超说。
像彭书超这样的河长,邻水共有1292名。自2017年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邻水落实河长、警长、网格长“三长”责任,将发现问题、协调解决处理问题的责任落实到了各级河长;将涉水治安、案件处理落实到各级警长;将日常监管落实到网格长,几“长”齐抓共治,共同维护县域水环境。
据统计,今年邻水县级河长巡河161次,乡级河长累计巡河1912次,村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发现问题1032件,处理1022件,其余10件正在整改中。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邻水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河湖环境面貌显著改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新闻推荐
邻水县政协推行提案办理“三级督办”制度 杜绝向提案者“打白条”
(陈超)“提案办理不仅仅满足于书面答复,关键是要把每一条建议落到实处,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坚决杜绝向委员‘打白条’。”8月以...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