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品将军龚占鳌墓解读
□陈杰杰 文/图
2017年5月,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发现一座古墓,经市县文物部门勘查和走访,认定该墓是清代一品将军、记名福建提督龚占鳌墓。清代,广安这一方水土培养出了邓时敏、刘学厚、郑瑞玉、胡骏等多位文翰林,也走出了以军功扬名的浙江提督余步云、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和福建提督龚占鳌等武将,形成了“文有四大翰林、武有三大提督”的清代广安历史名人格局。近年来,市县文物部门曾先后调查过几位翰林相关的故居、宗祠等遗迹,余步云墓和李准墓也无争议。随着龚占鳌墓及其事迹被重新发现,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加熠熠生辉。
龚占鳌墓为双室石室墓,单檐庑殿顶,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土冢用砂岩条石围砌,冢长约6米,冢前置石坊,3柱2间,宽约4米,高约4.5米。左侧墓碑题刻风化无存,右侧墓碑题刻为“清道光七年丁亥岁”“诰授建威将军龚公占鳌字步云墓”,落款“光绪十四年戊子岁正月初十日”。该墓周边已被征地拆迁完全推平,看不出原有自然环境,唯墓葬主体保存较好,未受破坏。龚占鳌作为保卫台湾、抵御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和清军著名将领,其墓葬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也为研究清代广安葬俗、葬制和历史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已上报县政府,建议对该墓葬实施原址保护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录龚占鳌事迹的史料很少,现存的清光绪《邻水县志》及龚氏族谱对其也仅有简短记述,可以从中一窥这位广安名人先贤的人生概况。龚占鳌,字步云,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原籍广安州人。幼时家庭穷困,十来岁随父母流落到邻水县高滩镇宝家村宝家楼栖身,二十岁时用巴县籍贯到重庆营投军,后来又加入湘军第一悍将鲍超(重庆奉节人)组织的霆字营,参与围剿太平天国和中原捻军农民起义,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英勇卓越,累功升迁至右营指挥。中法战争爆发后,他随淮军大将刘铭传赴台湾抗击法国侵略,在沪尾之战中,身先士卒,陷阵冲锋,苦战三月,击溃法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885年,光绪皇帝圣旨优奖沪尾战斗中获胜官兵,龚占鳌升记名福建提督(“记名”即等候补缺),赐“绰罗泰巴图鲁”(满语“勇士”),授建威将军封号(正一品武官),赏穿黄马褂。1888年,61岁的龚占鳌病故于福建,遗体运回邻水,葬高滩镇高明村牛角冲。他的儿子龚安常,也因为在台湾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有功,加守备衔。
龚占鳌主要依靠参与镇压围剿农民军起义和少数民族叛乱,由一名穷苦士兵逐渐被提拔至清军高级武官,其人生的辉煌和转折则始于1883年12月爆发的中法战争。1884年8月,法国海军在突袭澎湖后封锁海峡,攻打台湾基隆等地,淮军大将刘铭传率领清军官兵沉着迎战,诱敌深入,终于在沪尾之战中取得胜利,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最终命丧澎湖。战后,刘铭传向军机处上奏《敌攻沪尾官军接仗血战获胜折》,报告战斗经过,并为龚占鳌等参战官兵请赏。奏折写道:“二十日清晨,敌船忽散,(福建水路)提督孙开华决其势必登岸,亲督右营官龚占鳌伏假港中,营官李定明伏油车,别令后营官范惠意为后应……敌势不支,纷纷溃败……记名提督绰罗泰巴图鲁龚占鳌,陷阵冲锋,杀敌最众,可否赏穿黄马褂,以示优殊。”对此,《光绪实录卷》给出了答复:“提督龚占鳌,冲锋陷阵,卓著战功,著赏穿黄马褂。”此外,慈禧太后还下令,拨发内务府银一万两,赏给此战出力官兵。龚占鳌在沪尾之战中扬名,成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其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肯定和认可。1886年,位列晚晴五大名将的鲍超在其遗折中向朝廷保荐将才六人,龚占鳌名列其中。
龚占鳌功勋卓著,官拜记名福建提督(掌管一省军务),由朝廷赐以“巴图鲁”称号,赏穿黄马褂,并授予正一品建威将军封号,作为清代最高等级武将,生前不乏荣华富贵,但其墓葬规模却不大,也未见更多石刻、石像等遗迹,更无奢华可言。这或许是他得到的多为虚职和荣誉称号之故,也与他平素不善经营、家庭经济条件并未有多大改善有关,从客观上印证了大清帝国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下社会日益衰败的现实,但这终究不能掩盖龚占鳌在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的光辉形象和他在广安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刘伟本报记者刘定春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邻水县以“办区域...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