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深化教育体育融合协调发展,邻水县初步呈现出“教育更加全面,体育更可持续”的局面 教体融合激发“校园活力”

广安日报 2019-03-14 04:01 大字

邻水县三合小学开展远足拉练。黄梅 摄

□徐月辉阳利

3月8日,在邻水县黑滩中心学校,20名教师正在进行“教学大比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

“打破常规教研,学科集中比武,互相交流心得。”该校体育老师刘创说,除了可以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可以跨领域熟悉其他学科知识和课堂模式。

打破师资壁垒,

撬动教体融合协调发展杠杆

“打破机制壁垒,创新教体观念,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科学、协调发展,破解了三大难题。”邻水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县创新教师招聘方式,引进教体专业高端人才50余名,县外考调教师100余名,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同时,协同推进教体校本教研促进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科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跨领域熟悉学科知识,扩大专业教师知识面,破解了“业务单一”难题,推动城乡教育体育均衡发展。

“作为教练员,在做好训练的同时,还要管理好运动员的学习和生活,千万不能脱节。”西南大学足球队教练周伟到邻水实验学校指导训练时说。

为了破解“管理脱节”难题,邻水县聘请西南大学、西华大学专业教练到校指导学校业余训练,各学校为运动队配备了文化课老师,教练员、文化课老师共同参与管理,相互更新理念,互动协调沟通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动训练习惯,促进训练与教学互相融合,辐射带动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时,该县还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依托县研培中心、电教中心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学科融合等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破解“能力缺乏”难题。2015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300余场,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练员和学科带头人。

打破资源壁垒,

盘活教体融合协调发展资源

“乒乓球馆建在学校,可以经常观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激发了我对乒乓球的兴趣。”鼎屏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谭靖航说。

近年来,邻水县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资源,科学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在学校旁边或学校内建设体育场馆,破解了场地“瓶颈”。这些场馆均由学校管理,既供学校教育教学使用,又可对外开放,承担县内外体育赛事活动,扩大了体育资源使用范围。此举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精彩的体育比赛,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远足拉练虽然辛苦,但让学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挑战了自我。”鼎屏二小校长李志刚说,每年春季,学校都要开展4公里的春季远足拉练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丰富和发展活动内涵,该县开发校园内外各种教体课程,破解载体“瓶颈”。太极拳、腰鼓、武术操先后走进坛同小学、三合小学、袁市小学,社会体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徒步旅行、远足拉练,让教育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实现教育体育双向渗透、互相融合,全面提高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水平。

同时,该县还围绕“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目标,挖掘教体潜力,打造快乐教育体育园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质体育资源无缝对接、教育体育文化有机互补,形成了解愠初中篮球操、北城学校足球操、第二幼儿园篮球游戏活动等“一校一特”“一校一品”育人文化,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让教育更有趣味,体育更有吸引力,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打破评价壁垒,

激发教体融合协调发展活力

“江林俊,学习表现4.5分、健康生活方式4.5分、运动能力5分,总分14分;张研,学习表现5分、健康生活方式5分、运动能力5分,总分15分……”这是记者在太和乡中心学校三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里看到的一幕。

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该县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和学校评价机制,出台了《关于全县中小学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6个方面,共计100分,其中运动与健康15分;出台了《邻水县学校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加大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赛事等考核权重,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学常规和教研常规业绩考核方式,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一方面,我们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加大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另一方面,倒逼学校在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县教科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强化基层社建设 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四川省供销社领导一行到邻水调研完善监事会监督机制专项试点工作

强化基层社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四川省供销社领导一行到邻水调研完善监事会监督机制专项试点工作3月5日下午,四川省供销社...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