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那些正在消失的乡村记忆 读范小兵的乡村记忆之系列散文

广安日报 2019-03-03 01:01 大字

□范良伟

有一种记忆叫乡愁,有一种情怀叫老家。在邻水作者范小兵的笔下,家乡有写不完的故事。那些“乡村记忆之系列散文”,正是作者用文字有意识构建的乡村记忆工程,这种努力体现了作者的初衷:留此存在,不忘过去,以观照未来。

范小兵的乡村记忆是从写《古镇菜市》开始的。熟悉的农村小镇生活场景,笔者娓娓道来,“古镇的菜市,从无到有,从零星的散摊到形成繁荣的菜市,从农家菜到大棚菜再到农家菜的回归,无不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纵观菜市的变迁史,正是川东农村小农经济从弱到强发展的一幅原生态市井图。乡村的农民在二元体制下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菜市这个角度折射出来的,作者的用意颇深。接着,《古镇的街市》热闹登场。作者对古镇的街市全景式描绘,很有历史纵深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即使一个小小的乡镇,也一样。乡镇的七站八所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什么食品站、粮站、兽防站、医院、学校、车站、国营食店,甚至供销社、铁木社、猪市坝、鸡市鸭市等等,在范小兵笔下,慢慢地在读者眼前展示出来。读着这些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中年以上的读者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感觉像一幅乡村全景图卷,掀开了每个人记忆的闸门。

忘不掉的童年记忆,作者写了《童年时那些解馋的野食》,用科普的形式介绍了不少野果,如拐枣、红籽儿、桑葚、蛇泡儿、黄葛泡儿、苞谷梗、高粱梗儿、地瓜儿、棠棣儿、野栗瓣儿……童年的生活野趣多多。野食的味道,酸涩中不乏清甜。这是我们60后、70后甚至80后这些人的共同记忆。可以说,范小兵的散文,已经把我们带回了美好又真实的童年时代。

童年的快乐多多。作者通过《阴米儿》一文,详细介绍了邻水东槽的一种土特产。范小兵笔下的阴米儿,又香又甜又脆,谁不怀念小时候翻箱倒柜偷吃阴米儿的情景呢?我们回味最初的滋味,就是要找回本真的自我。作者文字细腻感人,似乎在记录一个时代共同的影像。

为了让后人记住那些正在消失的行当,作者又写了《消失的匠人》一文,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川东能工巧匠的绝活写“活”了。什么石木二匠、烧窑匠、篾匠、铁匠、剃头匠、盖瓦匠、补鞋匠、裁缝、补锅匠等等,在作者笔下那么生动有趣。这篇随笔式的散文浓缩了上个世纪特殊年代人们的群体记忆,这种记忆根植在我们内心深处,无法忘记,无论你走多远,都走不出故乡那片山和水。作者坦言,写此小文,不为逝去的生活惋惜,只为立此存照,让后来人还记得这些曾经的“匠人”。

细读范小兵这五篇乡村记忆之系列散文,笔者佩服他笔下游刃有余的功夫,文笔朴实亲切,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叙述冷静平实,不乏幽默睿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抒发乡村记忆是有难度的,作者每一篇文章都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点,选取好角度,把它写实写细写活,这样的文章就很有读头。寻找正在消失的乡村记忆,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形成一卷过去特定年代乡村的影像志,这样的工作对于作者和广大读者,都是喜闻乐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乡村记忆有它的读者群,期望作者后续有更多的乡村记忆,让我们快乐地分享。

新闻推荐

表扬文明之家 树立良好村风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姜慧)近日,长安乡秀峰村组织开展了“文明之家”评选表扬活动,旨在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树立好村风,进一步推进...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