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交通大动脉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广安日报 2018-09-14 02:48 大字

西环线。

铜锣山旅游产业环线。

邻水汽车客运中心。

□文方齐 刘波 邻水记者站 刘伟 文/图

初秋时节,俯瞰邻州大地,只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纵横交错,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带,从城区到乡镇、从闹市到田野,蜿蜒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过去几年,是邻水公路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数据显示:近3年,该县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约35亿元,向上争取资金7.3亿元,逐年实施“十大工程”,全县公路总里程达4103公里。

2015年以来,邻水县按照“畅通出口、拉通骨架、完善路网、普惠民生”的思路,在科学规划、项目建设、关注民生、服务发展上着力,全县公路规模、路网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域“四纵七横”、城区“一环三射”的交通格局已见雏形,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科学谋划有高度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车子跳,邻水到。”这些口头禅曾是邻水交通的真实写照。

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条山脉在邻水境内形成“三山两槽”的特殊地貌,因交通条件滞后,造成行路难、运输难和发展难,让邻水人民有太多的无奈和感慨。筑路,便成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梦想。

如何补齐短板、求得突破、促进跨越?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站在全局高度思考新时代下,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全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该县抢抓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围绕全县“12369”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精心编制交通“十三五”规划。对内,以“四纵七横”为主骨架,突出“交通+”建设,与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旅游规划、乡村振兴、新型集镇、国土整治等结合,优化城乡道路规划,着力打通“断头路”、整治“病危桥”,形成县内“一小时交通经济圈”的内循环交通格局。对外,完善出川通道,打造产业路、旅游路,着力建立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建设四川东向拓展、川渝合作东向枢纽。

“这是符合邻水实际的高起点科学规划,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助推交通建设快速发展。”该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何军表示,这意味着邻水的交通运输事业将实现新的跨越。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交通运输工作作为关乎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每年把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列入全县“大会战”工程,先后制定“问道2015”“筑路2016”“畅通2017”以及今年实施的“圆梦2018”交通运输“项目年”计划。扎实做好各个项目策划争取和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为邻水交通运输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该县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道和乡村公路为“脉络”,辐射行政村、自然村的通村主路为“毛细血管”的层次分明、城乡协调的全新路网格局,县域“四纵七横”、城区“一环三射”的交通格局已见雏形。

“从县城到每个乡镇、周边区市县,行车时间均不超过1个小时。”何军表示,横连东西、纵贯南北,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也日益凸显。

项目建设有热度

9月7日,在省道208线邻水境内段子中乡的多个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卸载水泥沙石,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该项目起于国道210线邻水县城至重庆界段改建工程,经子中乡、御临镇,止于九龙镇桂花坪(川渝界),全长35.62公里,总投资11.24亿元。

“省道208线第一合同段每天投入30多台大型机械,80多位工人全天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何庭介绍,目前,全线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50%。各施工现场都在加班加点施工,力争明年6月底完成路基路面工程,10月底全线完工。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邻水与重庆的距离,为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区企业产品运输提供便利。

“今后在子中乡上渝邻高速,到重庆主城区只需要40分钟。”四川骏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质部负责人杨浩说,这样不仅缩短了物流周期,更降低了物流成本。

省道208线邻水段项目建设只是该县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的邻州大地,推进交通建设的场景随处可见。

省道202丰禾至秤砣段、省道406二期(华蓥山东麓南段)、北出口及连接线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各项目工程正按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交通攻坚建设战犹酣。

2015年以来,交通建设一直是邻水县的“三大会战”之一,也是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的“重头戏”。为有序、快速推进交通建设,该县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逐年实施“十大工程”持续攻坚,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交通大会战热潮。截至目前,该县新(改)建公路1300余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水泥路)率达

100%。

在交通建设过程中,该县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交通建设工程的“生命线”。在质量安全监管上,严把廉洁关,加大招投标、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管和社会监督;抓好图纸、财评、审计“三关”;加强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验收。据统计,3年来,该县监督工地项目190余个,监督里程800多公里。

普惠民生有温度

黎家乡金竹坪村,位于明月山脉的半山腰,海拔700米左右,是邻水县最为偏远的村庄之一,因为交通不便,成为该县的深度贫困村。今年8月,一条长3公里的公路建成通车,成为村民的幸福路。

9月6日,沿着新修的公路,记者驱车来到金竹坪村,遇上外出卖西瓜的贫困村民秦泰波。

“通往村里的水泥路终于修好,也圆了我们金竹坪村几代人的梦。”秦泰波激动地说,通车那天,大家都通过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外出务工的亲人。

公路通了,秦泰波迫不及待就去买了辆电动车。“以前去赶场或到乡政府办事,全靠两条腿,天不亮就出发,天黑才回家。”秦泰波说,现在有了车,半个小时就到了。同时,他的西瓜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路一通,百事通。我们村脱贫有了希望。”该村村支部书记秦刚伟说,村里的7.2公里通组公路与这条路相连接,形成一条大通道,打开了村民的致富之门。

该村4组村民兰加明在外打拼多年,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做到服装批发店老总。2017年,他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返乡创业,通过土地流转,在大山深处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村民燃起斗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有的村民购置车辆跑运输;有的村民找村干部咨询村上产业发展计划……

在邻水,像金竹坪村村民因修路而受益的还有很多。2015年以来,该县全力以赴推进路网建设,着力打通“断头路”、整治“病危桥”、建设“连心桥”,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和运输难等问题,铺就一条条兴业之路、富民之路。

路修好,更要管护好,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该县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属地管理、乡镇主体”的养护机制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积极推行机械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养护新模式,实现公路管养常态化、长效化。2015年以来,该县完善公路安保工程500多公里,完成通道绿化建设600多公里。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该县还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建成县级综合客运枢纽站1个,乡镇客运站5个,村级招呼站牌355个,建制村通客车率为96.8%,乡镇通客车率达100%,新增新能源公交线路2条,投放公交车15台、出租车128台,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生活更有温度。

新闻推荐

路之变

□朱珊近日,大伯打来电话,让我抽时间回一趟老家,说有重要的事情和我商量。算一算,我确有好些年未曾见到大伯。于是,我坐上回乡...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