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好村”铺就致富路
□本报记者站 兰林前 姜慧 记者 周文平
4月27日上午,记者到广安市市级“四好村”——前锋区虎城镇双河村走访。一进村,记者就看到一条条平坦干净的沥青路、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洋楼、承载着村民致富梦想的一排排花椒树……映入眼帘的乡村美景,将乡村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村里,整洁美观的文化院坝让记者眼前一亮,只见粉刷一新的房屋围墙上,一幅幅漫画生动地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家风家训、脱贫攻坚政策等内容。院坝旁边的农家书屋、村文化室、村史馆等,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漫画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让村民的房屋围墙变成了‘会说话的墙,能育人的墙\’。”村支部书记王波对记者说,为了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村里把邻里团结、好人榜、文明村创建知识、村规民约等方面的内容“搬”进了文化墙,潜移默化地指导、影响着村民的思想和行为。
扶贫先扶志,扶贫的关键是要精神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相结合,双河村仅仅是广安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安市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与推进脱贫攻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组织多彩文化活动等为抓手,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各项措施,探索出了一条条“四好村”创建的好路子。
4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邻水县柑子镇金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王述珍家,看到她家青瓦白墙的房屋宽敞又结实。记者见到王述珍时,她正在门前的菜园里除草、翻地。
“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哪里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谈起近几年家里发生的变化,79岁的王述珍高兴得合不拢嘴。老伴去世后,王述珍便只身一人住在老旧危房里,日子也过得相当拮据。王述珍家中情况的改变,得益于广安市大力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据柑子镇镇长张堂介绍,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及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贫困户在搬进新居后,再将其宅基地租赁给业主用于发展产业,让其产生效益。
“自从搬到聚居点,邻里乡亲从没有发生过争吵,也没有发生偷盗现象。一家有事,左邻右舍都会主动帮忙,大家生活得很融洽。”村民罗荣菊告诉记者,她家已经连续两年被评选为金关村文明家庭了。
近年来,金关村结合“四好村”创建活动,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清洁文明户”“和谐平安户”“孝老爱亲户”等评选活动,提高了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营造出村民主动关心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等的良好风气。同时,村“两委”以“农民夜校”为主阵地,通过常态教育、宣传引导、村民自治等途径,开展以“环境卫生、不良习气、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积极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和行为习惯,全面塑造文明村风。
双河村、金关村以“四好村”创建推动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激发农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是广安市以“四好村”创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安市采取“美化乡村环境、提升道德素养、推动文化惠民、开展新风塑造”四举措,营造“家富人和”的氛围,让已脱贫群众精神更加挺立。广安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保障已脱贫群众物质稳定脱贫的同时,突出抓好精神稳定脱贫,推动25.3万名已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习惯、好风气全面养成。
据统计,广安市已累计申报省级“四好村”160个、创建市级“四好村”226个,已脱贫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今年,广安市将进一步打造“四好”示范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邻水记者站孔虹本报记者胡青青“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5月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述丰说得最多的就是“责任”二字。工作以来,正是因为始终把责任放在心上、将担当落实在...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