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英:打响咸菜品牌 抢占广阔市场

广安日报 2018-02-13 03:28 大字

□邻水记者站刘伟见习记者张航本报记者王林

在邻水县长安乡贵人槽,村里人都说,李水英就是一个“女汉子”。35年前,12岁的她背着咸菜坛子,举着火把,翻过铜锣山,趁天亮前赶到邻水农贸市场,把咸菜以每斤0.4元的价格卖给批发商。

如今,李水英已经做了多年咸菜,从手工作坊到流水线生产,年产咸菜10万余斤。个人致富并不满足,这个农村妇女要干一件大事——她准备将贵人槽的咸菜打造成邻水版“郫县豆瓣”,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留守妇女做咸菜一年创收200万元

三山两槽造就了邻水县特殊的地形。在铜锣山脉深处,一条长约10公里、宽约3公里的沟槽,因为一个传说被周围人熟知。相传这条沟槽里,有一女子被皇帝选中,成为贵人,因此这条沟槽被命名为“贵人槽”。

时过境迁,夹在两山之间的贵人槽因为交通不变、信息闭塞,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2014年,贵人槽里的金垭、金钟、大堰三个村均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相比长安乡其他村而言,贵人槽成了穷山沟。

虽然穷山沟贵人槽戴着“贫困帽”,但当地的老百姓并没有丧失脱贫致富的信心。

得益于地形、土壤、气候的先天优势,贵人槽历来都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特别是制作咸菜的大头菜。老一辈的村民都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要脱贫,得从这块土地入手,还得有一个脱贫致富带头人,毕竟,制作咸菜是个利润薄弱的手工活。

如何把咸菜制作发展成大产业,村里的人都在摸索。直到后来,留守妇女李水英的出现,为大家掘出了一本可复制的“咸菜生意经”。

2002年,为照顾孩子上学,在外务工的李水英回到家乡。面对一望无际的贵人槽,如何找到挣钱的门路,李水英想到了自己从小熟悉的手艺——做咸菜。“在贵人槽,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咸菜,一部分咸菜卖到邻水县城。”李水英认为,做咸菜是贵人槽里最合适的挣钱门路,技术和市场都不缺。

最初,李水英在5亩撂荒地种上大头菜,第一批做出来的2000斤咸菜,卖到了邻水县城。收货的,还是多年前邻水县农贸市场那位陈老板。只是这回,李水英没有用背篓背到县城,而是陈老板亲自开车上门收购。

渐渐地,“女汉子”李水英的咸菜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从2000斤到10万斤,从传统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化加工,并和陈老板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初略算账,去年一年,她仅靠卖咸菜,便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万元;再加上养猪、鸡、鸭,全年收入超过200万元。

当上致富带头人帮助乡亲奔小康

李水英富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她很能干,一个人带娃儿,还能挣这么多钱!”村民们开玩笑,留守妇女李水英一个能顶5个人,干活实在厉害。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人槽女子,李水英在自己富了以后有了新的打算。“一人富了不算本事,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水英觉得,她应该为家乡做点事,找一条大伙儿一起致富的门路。

依旧是做咸菜,李水英首先想到了抱团发展,她一边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把撂荒地都种上大头菜。另一边,她正在建加工厂,帮助村民加工。“传统手工制作咸菜,需要晴好天气,也算是靠天吃饭。”加工厂建好后,可以解决晾晒难题和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李水英建咸菜加工厂,得到了长安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这段时间,每隔几天,长安乡党委书记王斌源便会到李水英家看看,了解咸菜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建好加工厂,至少可以带动周边上百人致富。”王斌源觉得,在贵人槽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李水英这样的领头人。

除了建加工厂,王斌源和李水英商量,把贵人槽的咸菜商标化、品牌化,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今年,精装咸菜“妃上龙井湾”品牌推出,一罐净重2公斤的咸菜,卖出了80多元的价格。“只有将咸菜的品牌打响,才能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王斌源计划,帮助李水英开通网络销售,把贵人槽的咸菜推向全国市场。

在李水英的长远规划里,要把贵人槽的咸菜打造成邻水版“郫县豆瓣”。在创品牌这条路上,乡亲们也将搭乘这路“快车”富起来,让贵人槽真正成为“贵人”之地。

新闻推荐

铸造和谐守护平安 邻水县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刘杰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曾涛夜晚,行走在邻水县黄桷树公园,只见市民悠闲散步,路旁不时有巡逻民警驾车驶过,呈现出一片祥和、温馨的氛围。近年来,邻水县创新运行模式,采取多种措施,构建了专群结合、警民联...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