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里变化多

广安日报 2018-01-31 03:21 大字

□邻水记者站孔虹本报记者周文平

一条条水泥公路通村达户,一栋栋漂亮楼房错落有致,一棵棵黄栀子树迎风摇曳,一只只肥壮羊儿四处觅食……1月18日,记者在邻水县石滓镇中城寨村看到这样一幕。

公路通了,新房建了,基地有了。谁又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贴着闭塞贫穷的标签。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变化悄然发生。

“住上了好房子,建起了产业基地,还能挣票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正在基地忙活的村民胡相成告诉记者,过去的中城寨村只有一条泥巴路,到镇上买卖农副产品,全靠肩挑背扛。由于交通不便,村上很少有人种经济作物,撂荒的土地多,村民增收特别困难。

和胡相成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村民左

润月:“村里的变化可大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撂荒地种上了蔬菜水果。业主来了,游客也来了,大伙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帮扶干部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中城寨村村民的脱贫积极性高涨,大家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大会战”,因地制宜发展“三大两小产业”,按照“修旧如旧、体现川东民居风格”的原则对房屋进行修缮打造,房前配套花池,屋后建设果树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要致富,先修路。当时刚走马上任的第一书记杜刚,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基础设施“大会战”。为了解决经费难题,他几经周折、多方协调,整合县级财政项目资金、吸纳村上大户投资,修路终于提上日程。在

修路过程中,村民也义务投工投劳,修建了通村水泥路10公里、便民入户路12公里。同时,还整修山平塘3口,新修蓄水池6口,有效缓解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基础设施改善了,产业成了脱贫致富的关键。

杜刚发挥曾在农业部门工作多年的优势,大力引进业主。功夫不负有心人,业主来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该村建成黄栀子基地200亩,车厘子、黄金梨、翠冠梨基地150亩,黄花梨、猕猴桃、脆红李基地300亩;发展规模2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2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100余只……

据中城寨

村村主任胡建清介绍,按照种养业短平快增收和乡村旅游业长效增收的发展思路,该村还精心编制了《中城寨村脱贫奔康发展规划》,在平坝浅丘发展种植业,在草场草坡布局养殖业,对人文遗址及自然景观进行修缮改造升级发展旅游业,在交通主干道和旅游支线两侧建设樱花大道。然后,通过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绿色肥料,通过种养业丰富旅游产品,以旅游业吸引游客,拓展种养产品市场,实现种养园区和旅游景区要素互补,最终实现村民长效增收。

新闻推荐

农行邻水支行“银团合作”项目受表彰

近日,从中央金融团工委传来喜报:农业银行邻水支行“助力青年创业就业”项目荣获2016—2017年度“银团合作”优秀项目,邻水支行城南分理处运营主管胡兵荣获2016—2017年度“银团合作”优秀个人。近年...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