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巴丘:铜锣山中的“世外桃源”
谭家院子。
谭家院子上厅堂。
幽深峡瀑。
参天古树。
民居门口的独特布局。
龙家湾明代老屋。
屋檐挑梁下的螭吻。
过道旁的精美窗花。
精美的柱础雕花。
□邻水记者站熊兴文刘伟本报记者张启富胡佐斌文/图
没到过邻水县冷家乡汤巴丘村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的美丽与神奇。
汤巴丘是铜锣山山顶内槽之中的一条沟坝,这里有穿越历史的久远驿道,有数量惊人的明清古建筑,有川东最大的楠木林,有生长千年的名木古树……但凡来过这里的人,都会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世外桃源。
邻水县地形是三山夹两槽,自西向东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三条山脉从北到南呈“川”字形分布,与滔滔长江共同组成了四川东面的天然屏障。三条山脉尽管是高山险阻、深藏虎豹的原始森林,然而,智慧的古代先民至少在1000多年前就找到了从东面而来、翻越这三条山脉进入四川腹地的陆路,这其中,主要有两条大道:一条是从万州到梁平,先后翻越明月山、铜锣山,抵达大竹,再翻越华蓥山进入渠县,继续沿着今天的国道318线先后到达南充、成都;一条则从忠县到达垫江,先后翻越明月、铜锣两山,到达邻水故城兴仁镇,再经桂兴场翻越华蓥山,经广安、岳池、南充,前往成都。因渠县到南充之间无其他县城,到了明代,这两条古驿道逐渐合一,即“万州—梁平—大竹—渠县—广安—岳池—南充—成都”,而从忠县到广安这段古驿道则转为民道(参考《明代驿站考》)。
但若是从成都方向来的人要前往南京,要想节约时间的话,则有一条最近的路:经南充、岳池顾县、苟角、广安悦来,在三溪场(今前锋虎城)过渠江,再经前锋的代市、桂兴、邻水兴仁,过垫江到达忠县,再乘船顺水而下抵达南京。
汤巴丘便处在成都到南京最近的这条路上。据村民讲述,汤巴丘村原有一家汤圆店在古驿道旁,汤圆旧称汤粑,而店外有一块大田,老百姓就称之为汤巴丘。记者对汤巴丘这种得名的解释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丘”是指小山,而非指田块。在记者看来,汤巴丘的得名,应该是这一带独特的地形:汤巴丘村有着很多半圆形状的小山,湖广移民迁徙于此多以卖汤粑为生,故才有汤巴丘之名。
汤巴丘最令外人称奇的,还是村内保存完好的20多个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据当地族谱记载,“湖广填四川”时,蒋、唐、吴、龙四姓人首先来到汤巴丘,见其自然风光好,不易受外来侵扰,相继又在树丛中发现了明代留下的两处古老建筑龙家湾和奈家湾,便视其为世外桃源,在此定居,垦田建房,始建朝门湾、唐家沟湾、吴家湾、下龙家湾。随后,周边又相继建起规模较大的黄家湾、谭家湾、林家湾等院落。
而今,作为明代遗留下来的龙家湾和奈家湾民居依然保存完好,其与村内其他古民居明显不同的是屋檐下的挑梁:挑梁上下均有雕刻精美的附着物——上为上等乌木材质的葵花,下有龙头鱼尾木饰。尤其是那龙头鱼尾的东西,建筑术语称为螭吻,也称龙吻,传说它的眼睛敏锐,能明察天雨阴晴和风雹霜雪,以保房屋永固,同时还能驱凶避邪。
近年来,汤巴丘古建筑群引起了国内建筑学界高度重视,更有一些专家到现场考察,纷纷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汤巴丘古建筑群风格由客家文化与当地民俗相结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完整地保存其原始形态在全国都属稀有,并见证了“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发展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四川及中国移民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可谓是“川东民居活化石”。
楠木林也是汤巴丘村的一大特色。据史料记载,明代时,四川楠木众多,但明嘉靖年间,皇宫遭遇特大火灾,皇上决定在四川大量征集楠木等上等木材重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四川楠木所剩无几,直到今天,分布在四川境内的楠木也极少,国家也把楠木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植物。但在汤巴丘,却仍然保存着面积约120亩的楠木林,其中最大的楠木直径约80厘米。
村内还有诸多野生的被称为“天然抗癌植物”的红豆杉,生长千年的古枫树,野猪、旱獭、麂子等时常出没原始森林,还有蜿蜒绵长、清澈见底、下为卵石滩的潺潺小溪,那众多未曾探明的溶洞,人迹罕至的幽深峡谷,等等。
总之,汤巴丘给外界的感觉,就如藏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它不仅有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的人文内涵,更有着诸多迷人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流连忘返。
新闻推荐
□冯小高11月30日星期四阴今天,71岁的邻水县御临镇石子村7组村民陈贤珍来到村委活动室,让我帮她连接视频,说有大半年没看见孙子黄杰了,想看看他在外边打工过得好不好。陈贤珍的儿子、孙子都在外地务...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