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为何不拓宽生命的宽度……“抗癌书记”甘潇 像治病一样治贫
□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本报记者胡世平李倩
8月火辣的太阳,烤得皮肤生疼。
天气炎热,牲畜家禽容易生病。8月3日早上9点过,忙完手头的工作,邻水县荆坪乡黄坪村第一书记甘潇便和村党支部书记程祥元一同入户,到养殖户家中查看情况。
黄坪村是典型的深丘地貌,村民住得分散。到下午两点,两个人才走访4户。程祥元不时观察甘潇的脸色,一次次问“能行吗?”甘潇面色有些苍白,但声音依然响亮,“没事,多看一户再回去吧。”
共事两年,一起走村入户的次数数不胜数。程祥元最担心的,便是甘潇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第一书记——一名脑瘤患者,任第一书记之前才刚刚出院,至今仍在与病魔抗争。然而,这也是一个令人称道的好书记。两年时间,他像治病一样治贫,以抗癌的顽强斗志“拔穷根”,带领乡亲们打赢了脱贫攻坚“翻身仗”。
不幸患癌,他主动请缨到扶贫一线
甘潇在邻水县城长大,2011年进入邻水县烟草专卖局工作。到黄坪村以前,农村是什么样,甘潇知之甚少。原本以为一生不会与贫困、落后的农村产生交集的甘潇,在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后,毅然改变了生活轨迹。
2013年,年仅25岁的甘潇查出患了脑瘤。经过一年多的化疗和放疗,甘潇回家继续用药物疗养。医生告诉他,如果五年之内不再复发,就还有30年的寿命,反之则生死难料。
生命来去匆匆,让甘潇大彻大悟:“既然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为何不拓宽生命的宽度,让生命更有质量呢?”彼时,邻水县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甘潇下定决心——到扶贫一线去,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多番申请才得以批准,2015年9月,甘潇正式到黄坪村赴任。
刚到黄坪村,甘潇便感到一阵酸楚:大塆沟40多岁的曹立明,一家6口寄居在亲戚家,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肉。
甘潇走访发现,像曹立明这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户籍人口1578人的黄坪村,实际居住人口只有1060人,60岁以上占60%,15岁以下占10%。村民除了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家庭占85%以上。
“一定要让黄坪村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甘潇暗自下定决心。可是,由于缺乏农村生活、工作经验,甘潇刚开始有些茫然,但他坚信,只要知道村民所需所盼,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然而,乡亲们对这个头发稀疏、面色苍白、身体瘦弱的第一书记并不“感冒”。得知甘潇还在与病魔抗争,需要每天服药三次,一年打三个月针药,程祥元也不看好他:“他那个弱不禁风的样子,能带着大家脱贫吗?”
甘潇没有退缩,他想尽办法拉近与村民的距离:白天,主动到田间地头帮群众干活;晚上,与父老乡亲拉家常。除了到医院检查治疗外,他把所有时间都留在了村上。
事实上,因为患病,甘潇工作起来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大的麻烦就是记忆力大大减退,记不住事。”甘潇不怕,他走到哪里,都把工作日志本带着,认真记、反复看。日子久了,不翻记事本,甘潇也把村里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
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时常忙到深夜还不能入眠,走访中中暑晕倒,推迟两个多月才去医院治疗……村民们被这个没有架子,诚恳热心、踏实肯干的年轻人感动了,大家接受了他,亲切称他为“潇娃儿”。
淬炼生命,他像治病一样拔除“穷根”
在走访中,甘潇发现了村子贫穷的根源:没有一条硬化路,农产品卖不出去。“把修路作为黄坪村脱贫的突破口。”甘潇说干就干。
最麻烦的是协调土地、处理纠纷。每天晚上,甘潇一家一户走访,做了半个多月思想工作。没有资金,甘潇四处奔走,终于争取到县扶贫移民局和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
“为了这条路,他拖着病体,跑前跑后。”荆坪乡党委副书记邓银成时常与甘潇打交道,“甘潇与村民一起守工地、查质量,一点都不怕吃苦,对工作格外尽职尽责”。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黄坪村第一条全长2.3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建成通车。村民们无不感叹:“没想到能这么快通路,潇娃儿真能干!”
路修好了,最高兴的莫过于种植板栗的村民。黄坪村有230亩板栗,修路之前,村民只能将板栗挑到乡场上卖,肩膀磨破了皮也卖不了几个钱,大部分板栗都烂在了地里。心灰意冷的村民便由着果树自生自灭。路修好后,甘潇请来农技人员嫁接果树、教种植技术,果树越长越好。
贫困户王甲生是受益者之一,“去年,我的4亩果树收了1000多公斤板栗,商贩上门来收,价格翻了番不说,没几天就卖完了。”如今,村里的板栗种植面积扩大到353亩,预计2019年进入丰产期,板栗年产量可达10万公斤。
路越修越多。村里修了2.7公里水泥路、3公里便民路,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农产品运输便捷了,村民积极性大增,把每一块土地都利用起来。西瓜、辣椒、茄子、花生、大豆、油菜……村里的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
仅靠种植经济作物,增收有限。甘潇请教专家得知,黄坪村适合发展养殖业。“谁来带这个头?”甘潇锁定程敬文家。年迈的程敬文长期卧床不起,他的儿子程军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如果程军回乡创业,既可脱贫致富,又能照料老人。”畏难的程军却拒绝了甘潇的提议。甘潇隔三岔五打电话做思想工作,程军才答应试一试,2016年回到了家里。
没有场地、资金、技术、销路,甘潇四处奔波,帮助程军把难题一一化解。“第一批鸡出栏,就收入了两万多元。”程军信心大增,前不久,他又主动修了10多个标准圈舍,养起了猪。看到程军逐渐富了起来,贫困户的心思也活跃起来。不少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养殖大户:程祥俊养了40多头猪,胡国明养了250只鸭子,陈国林则是鸡、鸭、鹅、猪都有养殖……
黄坪村悄然变了样:有劳动力的搞起了产业,无房户住进了新家,家庭困难的吃上了低保,生病的有了医保……村民脱贫致富热情高涨。
程祥元看在眼里,喜在心上:2016年,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00元;去年底,黄坪村高标准通过省扶贫评估小组的检查验收。
黄坪村越来越好,甘潇依然为着乡亲们继续奔忙。在扶贫一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30日,电子科技大学MBA联合会扶摇社爱心公益活动小组的志愿者们来到邻水县两河镇,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脱贫”活动募集的爱心物资,送到该镇留守儿童手中。“活动持续了近一个月,共募集...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