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年春节,邻水县坛同镇罗家庙村连接坛同场镇的5.6公里通村公路竣工通车,连接起全村5个组,解决了800余人的出行难题一条路改变一个村

广安日报 2017-08-01 03:43 大字

□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本报记者徐瑜刘定春胡世平

7月24日,邻水县坛同镇逢场。

当日上午,记者驱车沿坛(同)罗(家庙)路前往罗家庙村,去采访种西瓜能手龚永田。上午10时,采访车刚转过一个大弯,就遇上了迎面而来的一辆长安车和一辆装满西瓜的手推车。“那个卖西瓜的白头发老头就是龚永田。”陪同采访的罗家庙村村支书朱远强介绍说。

“我专门开车来买龚老头的西瓜,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长安车主金思奇告诉记者,“龚老头种的西瓜皮薄瓜甜,远近有名。”

“村里通了水泥路,卖西瓜方便得很。”龚永田一边忙着称秤,一边对记者说,“手推车不仅比背篓、箩筐装得多,而且更省力;一路上,来往经过的人多、车也多,很多时候在半路上就卖完了。”

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龚永田卖西瓜却是一件极苦的“差事”。

罗家庙村沙土多,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西瓜的习惯。尽管该村离坛同场镇只有几里路,但由于地处深丘,山多坡陡,加之以前不通公路,村民到场镇上去卖西瓜,走一个来回就要大半天的时间。

“罗家庙村有句老话说,卖西瓜只要‘一盏灯\’。”朱远强解释说,“一盏灯”并不是说时间快,而是说早上出门前,天还没亮,需要点灯;卖完西瓜回到家,天都黑了,家家户户的灯早已亮起。

“以前公路没通,东西都靠肩挑背扛。”龚永田的子女都外出打工,而他和老伴在家只能种点西瓜、水稻,挣点油盐钱。村里大多数村民也和龚永田一样,辛劳一年,人均收入仅2000元左右。2014年,罗家庙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经过多方努力,在去年春节,罗家庙村连接坛同场镇的5.6公里通村公路竣工通车,连接起全村5个组,解决了800余人的出行难题。

公路竣工当天,平日里在坛同场镇不逢场从不上街的龚永田特意起了个大早,顶着寒风到场镇上买回了一辆手推车。

不仅是龚永田,如今罗家庙村许多村民家中都添置了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

村民谢德国,老伴因病失去劳力,其儿女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他一个劳动力。自从公路通到了他家门口,他不仅养了两头猪和60多只鸡、鸭,还种了6亩田的粮食。

修通的路,给谢德国家带来的变化究竟有多大?“以前,空着手走路到场镇至少都要1个多小时,现在开车最多10几分钟;卖猪再也不用花钱请人抬了,养的鸡鸭、种的粮食,也不用自己挑出去卖了。”

为了扩宽“致富路”,头脑灵活的谢德国到镇上买了一辆三轮车,率先做起了土鸡、土鸭和大米的“订单销售”生意,顾客只需一个电话,他便骑着三轮车送货上门。“1斤米就能比平时多卖4毛钱,1年下来,怎么也能纯赚两万元。”谢德国说。

事实上,依托通村公路富起来的,并不仅仅是谢德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罗家庙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0元,比去年增加1100元。

通村公路不仅缩短了罗家庙村和坛同场镇的空间距离,也拉近了该村与商品市场的距离,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产业发展也提上了日程。

“我们正着手将村里零散种植西瓜的村民集中起来组建合作社,规模发展西瓜产业;引进业主发展大棚蔬菜和草莓种植,专门针对重庆市场进行销售……”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朱远强还有更大的愿景:下一步,他们将依托村里的2000余亩山林,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站在罗家庙村村活动室外向远处望去,只见清清的山泉水静静流淌,宽阔的公路蜿蜒远去,但罗家庙村村民的致富梦,却一天比一天更近了。

链接

坛同镇地处邻水县西南角,属典型的深丘地形,虽距离重庆主城区不到1个小时车程,但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发展。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扭住基础建设“牛鼻子”,坚持全域规划、全民动员、全程监管,积极向上争取农村通村公路项目建设,总里程达120公里,其中,仅去年就规划建设80公里,总投资41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川农学子在邻水暑期支教

本报讯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握住你的手”暑期支教团队来到邻水县袁市镇袁庙村,为当地孩子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此次活动为袁庙村的孩子送去了书本、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手...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