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世间美好 留下时代印记 万燕明镜头里的“艺术人生”

达州晚报 2022-04-15 17:54 大字

魏复立交

机场大道

莲花湖湿地公园

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那一刻,他们以敏锐的眼光,用艺术的角度,将浓郁古朴的民俗文化、社会城市的历史变迁定格在方寸之间。

达州摄影师万燕明拿着相机踏遍达州的山山水水,街巷市井,用心记录生命中的美好与感动,记录着达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把美好事物留在镜头里

受父亲的影响,万燕明从小就喜欢看文艺类的图片、文章,仿佛全身长满了艺术细胞,拥有着对美好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万燕明18岁时,父亲送给了他一台华蓥120相机,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世纪80年代,买一台相机相当于整个家庭半年的开支了”。万燕明说,虽说有了相机,但如何使用却成了难题,更不会冲洗照片。万燕明称,当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照相馆,他每天一放学就往照相馆跑,去学习如何拍照,如何冲洗照片,一来二去,他的摄影技术也慢慢有了进步。

1987年,万燕明参军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在那时,部队领导发现了他在摄影、写作方面的特长,于是将他调到了文秘岗位,主要负责部队的墙报、板报、宣传标语等工作。在部队,不管是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还是和人物,他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留在了镜头里。

退伍后,万燕明回到达州,虽在多个行业里打拼过,但用他的话来说,摄影才是他一生的归宿。2001年,万燕明放下了手里的所有事物,在家人的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到摄影中,做一个纯粹的自由摄影人。

用镜头定格风土人情

一路走、一路拍,尽管风尘仆仆,早出晚归,但却丝毫没有浇灭他对摄影的热爱。他将镜头对准大山,也将镜头瞄向城市,踏遍山山水水,城市的各角落。

多年来,除了拍摄美景,万燕明还深入山区乡镇为老年人、留守儿童免费照相,并现场打印出相片送给他们。单人照、合影照、全家福……在大巴山深处、乡村城镇、城市近郊,万燕明带着他的“移动照相馆”,四处行走,不知疲惫。他和他的“移动照相馆”,也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温馨的日子。同时,他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给老乡们照相,不能照完就了事,一定要把相片交到他们手中留作纪念。“有很多老人几十年都没照过相了,能为他们多留下一份美好,这是一名摄影人应该做的。为他们送上最美的幸福瞬间,留住最动人的那一刻,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万燕明说。

如今,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作为一个摄影师,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有限的经验以及摄影知识与技术分享给摄影爱好者,使更多的人懂得和掌握一些摄影技术,用镜头定格家乡的美景及风土人情,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万燕明说道。

用照片留下“时代记忆”

在30余年摄影经历中,万燕明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作品百余次入选省级以上大赛。2010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荣获“纪念张爱萍诞辰10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银奖、四川省十四届摄影大会金奖、四川省八地市摄影联展银奖……随四川艺术家交流团远赴巴西、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大学交流展出。2011年11月,他创作拍摄的《北川县一脸辛酸的老人》《都江堰灾后新区休闲的老人》被中央档案馆收藏;2017年被授予达州市“文艺名师”;摄影作品《莲花湖全景》推荐至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作为2021年度达州天气预报背景画面;组织参与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视觉巴山》《达州建市二十周年》等大型展览活动。

“这些照片当下看可能没有多大的感触,但过十几年、几十年再找出来,便能看到时代的印记,作为摄影家,我们有责任为社会留下‘时代记忆’。”万燕明说道。(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靖

新闻推荐

华蓥市森林专业扑火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全力以赴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华蓥融媒范青燕唐登彬森林防火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工作,组建一支管理规范、装备精良、快速反应、能征善战的专业扑火...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