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三线企业住房分配的故事
永光厂职工围观新房分配情况。
□段德强文/图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总量薄弱,在“要准备打仗,三线建设要抓紧”的要求下,三线建设工程只能“先生产、后生活”,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在建设初期,工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大棚,或是周围农民的旧房中,睡的是稻草大通铺,有的甚至住猪圈、牛圈、羊圈。后期虽然陆续修建了福利性住房,但始终供不应求,对三线企业职工而言,关于住房分配的话题,总有一肚子苦水说不尽、倒不完。
职工住房供不应求
1965年,华光厂、明光厂因地制宜地利用华蓥山的黏土、石子和竹子做筋,加入石灰水搅拌,夯筑成土墙,盖茅草或砖瓦修筑成职工宿舍,俗称“干打垒”。每平方米的成本被控制在30元以下,这既解决了多快好省建设新厂的成本难题和速度难题,又解决了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涌入华蓥山,即将迎来寒冷冬季的住房难题。干打垒建筑多为平房或两层楼房,户型多数是一居室或小两室,在短期内起到了解决住宿难题的作用。此后,企业又陆续新建了多栋住房,结构上除干打垒外,还有土石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满足越来越多的结婚家庭、带子女家庭,房型上除单间、小二间外,还增加了三间房、母子间、带厨间、带阳台房等。在适应职工的多方面需求上,住房又分为了家庭住宅、单工宿舍、探亲宿舍、招待所等。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职工人数的增加,住房紧张问题成为三线企业的一大通病。单身职工,男单工宿舍一般8人住一间,女单工宿舍6人,有的企业还有男女单工混住一栋楼的情况。家庭住房情况更复杂,有长期排队分不到房的无房户,有分到住房但人均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拥挤户,还有异性子女年龄较大仍然同居一室的不便户等等。以1985年的数据看,江华厂住房建筑面积85836㎡,职工人数(不含家属)3382人,人均居住面积6㎡;金光厂住房建筑面积44784㎡,职工人数1950人,人均居住面积5.1㎡;明光厂住房建筑面积21632㎡,职工人数1470人,人均居住面积4.5㎡;广安其余各厂情况大致类似,人均居住面积普遍不高于7㎡。
复杂的住房分配程序
住房分配上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三线企业成立了房屋分配管理委员会,由厂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和总务科组成分房小组负责。分配的办法大同小异,主要宗旨是按工龄长短排先后、按人口多少排面积、按性别、代数排房间,再综合房屋竣工时间、建造质量、房型大小等情况,依次排队解决。由于分房制度繁多复杂,职工家庭人口、年龄、工龄等分配标准处于动态变化中,加上房屋质量参差不齐,愿进不愿出、频繁调房、苦乐不均等现象相当突出。
以永光厂为例,建厂初期,职工住宅分配主要参考职工工龄及职工家庭人数,以“工龄长短”和入厂、结婚“先来后到”的顺序分配。如职工家庭人口相同,工龄长的优先;工龄长短且家庭人口相同的,先入厂的先分,工龄虽短但早结婚的先排序候选。其后,工厂分房工作逐步过渡到统一调整,不断规范。在分房工龄上,较长一段时间里,采取以职工家庭户主一方工龄为准排序,后逐步调整为将双职工工龄纳入。在分房人口上,开始权衡工龄虽长但家庭人口较少与工龄虽短但家庭人口较多之间的关系,并在分房间数及面积上作出适度限制。如符合分房条件的职工家庭,两口之家最多只能参加一居室的排序,三口之家最多只能参加两居室的排序,四口之家方可参加三居室排序等。分房后,如果家庭成员户口迁出(如参军、读书等),原住房仍与保留。在新建住房的分配上,更是严格流程,分配与调整程序如下:新分户→旧房一间→旧房二小间→旧房一间半→旧房三间→新房三间。但这这些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旧搬新”“小调大”“无到有”,每一次都会产生新一轮的调整幅度和面积,各种具体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
有趣的住房故事
住房分配过程中,职工要把分房的申请交到总务处,到第二年才有资格排队,等轮到自己分房都不知要多少年。所以对许多新婚年轻夫妇来说,为了寻找婚房也需要各显神通。
在单工宿舍里,男单工宿舍每一间都得住8个人,要想寻到一间房结婚是不现实的。而女工成家前,一般都住在女单宿舍,条件相对宽松,于是通过私下协商,让同房间的还没结婚的年轻女工搬出去和同事挤一挤,就可以成全一对新人。由于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厂方对这种私下调剂的行为也是默许的。因此,女单工宿舍就开始有了家庭房,出现了男女混住的场面。
在那个年代,男职工住进女单宿舍,纯属同事间的关爱,因此会很自觉地遵守女单宿舍不成文的规定。尤其是在夏天,年轻女单工都是一身短衣短裤打扮,女单宿舍的筒子楼里就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旦丈夫要出门,妻子就得事先到走廊里查看一番,有没有“军容”不整的女工在外行走,如果有就得等人家进了屋关了门才能让丈夫出去。妻子还得在前带路,遇上没有关门且里面的女工只穿着内衣时,就得上前一步替人家把门关上,再让丈夫小心通过。
就是这样也难免有“撞车”的时候。据明光厂退休职工郑英杰的文章回忆,他曾几次遇到类似的尴尬场面。那时单工宿舍是没有厕所的,如果起夜,男同胞必须到楼下公厕,而女同胞可以在水管房的排水口前方便,水管房位于筒子楼走廊的第一间,是每层楼的必经之地。有一次深夜,他悄悄出门下楼方便,刚到半路,就撞上了一个从水管房里出来的女工,她穿着一身内衣,睡眼惺忪,踉踉跄跄,两人在走廊狭路相逢,顿时吓得清醒过来,尴尬地转过脸,落荒而去。还有一次深夜下楼,路过水管房,听到里面一阵水声,灯光从门口照到走廊上,这是女工冲凉时搞忘关门。就赶紧大喊一声“女兵们,请把门关上,有男兵路过……”过一会儿就从里面探出个精湿的头来,迅速一看,“妈呀!”赶紧缩了回去,“砰”的一响,门就关上了。
这样的不便和尴尬虽时有发生,但大家小心避让,相见一笑,也就安全地度过了等房的这段时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三线企业纷纷迎来了调整搬迁的机遇,在新厂的建设中,通过企业自筹、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式为职工修建了家庭住宅,住房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解决,三线职工的分房梦终于得以实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琴)近日,华蓥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盗伐林木案件。被告人唐某在没有办理林业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组织他...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