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春牛
广安市广安区郑山乡长生村村民在田间“犁春牛”。
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嘴村村民给用于“犁春牛”的耕牛戴大红花。
外国友人在成都市黄水镇体验中国民俗“打春牛”。
□邱海鹰 文/图
今年是牛年,关于“春牛”,有一些有意思的传说和民俗。
在清朝的时候,每逢立春这天,官府衙门便把纸扎匠人请到大堂前,让他们用竹篾、麻秆、麦秸等物,扎个牛架子,在牛肚子里装上花生、核桃、红枣等各种干果,外边糊上黄纸、花纸,名叫“春牛”。立春这天,将“春牛”放在衙门前的大街上,知县穿戴整齐,手执皮鞭立在“春牛”身后。等立春时刻一到,鞭炮齐鸣,知县举起皮鞭照“春牛”身上甩一下,接着官民齐声高呼:“开春吉祥!”知县走后,围观的民众便拥过来抢拣“春牛”肚子里的干果,这就叫“打春”。
壹
“立春”的故事
据说,这种“打春”的仪式活动,是郭守敬编著《授时历》时传下来的。
在修著《授时历》的时候,为了确定立春的时日,郭守敬反复测验,生怕不准。因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如果第一个节气定得不准,其他节气如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都无法确定。
为了确定立春时刻,郭守敬去请教住在山中的跃阈大师。
郭守敬历经曲折找到跃阈大师时,头上留着一撮炮捻发、上身穿了件黄褂子的跃阈, 正打着赤脚,在盆地扬鞭扶犁耕地。郭守敬走上前去,接过跃阈手中的皮鞭说:“大师,你扶犁,我帮你赶牛吧。”二人一边犁地,一边攀谈起来。
“大师,这一年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节气该定何名?”郭守敬问道。跃阈大师指着暖洋洋的盆地说:“你看,冰消雪化,阳气上升,套牛犁春,落下谷种,就定为‘犁春’,你看如何?”郭守敬连忙说:“好!好!多谢大师指教。”后来,郭守敬在编制历书确定节令名称的时候,把“犁春”改为“立春”。
为了纪念跃阈大师,郭守敬还特意画了张“春牛图”印在历书的第一页上,只见“跃阈”穿着黄褂子,赶着“春牛”望丰收。在图的旁边,写了一首犁春歌:太平盛世歌声稠,开口先唱“立春游”。
这虽是传说,但“赶着‘春牛’望丰收”却是对农人们的真实写照。
贰
农人望丰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耕作是农人们的本分, 在传统的耕作中离不开牛,因而有关“春牛”的民俗在各地流传了下来。
“黄水年年打春牛,百姓岁岁添彩头。”成都市黄水镇每年“立春”前后都要举办“打春牛”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分为牌坊迎春、春牛闹春、彩舞鞭春等环节,吸引众多群众和外国友人参与。
伴随着锣鼓声,执事礼官头戴官帽、身着官服登台,执礼官诵春文,恭迎春神,祈愿风调雨顺。一头用草和竹编做成的“春牛”摆放在中央,群众跟随执事礼官三拜春牛,然后是春牛游行。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外国友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满脸欢笑,跃跃欲试,纷纷加入抬春牛的行列,学起了“舞步”。
活动中最有看点的是“彩舞鞭春”。“一鞭鞭打春牛头,米面满仓缸满油,二鞭鞭打春牛背,家业兴旺人富贵,三鞭鞭打春牛尾,日进斗金赛春水……”随着司仪一声声“令下”,外国友人手持用柳条做的牛鞭,“三鞭打春牛”、抢吉祥土、吃春卷……乐此不疲。
“我带着子女来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了解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参加活动的市民张女士笑着说。
而在广安市华蓥山区,民间自发举办的“犁春牛,迎新春”民俗文化活动,更是体现了原生态。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嘴村和广安区郑山乡长生村等地的农民,每年立春前日,都要赶着头戴大红花的健壮耕牛来到田间,一边翻耕农田,一边鞭打春牛吆喝:“第一鞭风调雨顺,第二鞭五谷丰登,第三鞭六畜兴旺,第四鞭高照福星。”
明月镇白鹤嘴村的老农介绍,他们举办“犁春牛”活动,表示冬闲已经过去,农忙从此开始,不误农时,辛勤耕作,才能换来五谷丰登。
从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打春牛”“犁春牛”等活动中,人们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新闻推荐
聚焦产业发展不放松 迈出富民强市新步伐 李建勤到华蓥市调研督导 “把脉”产业发展
3月10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建勤来到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与山门口村交界处的防火点,详细观看森林防火严防死守作战图,并认真询...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