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法律界代表委员来支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蒋京洲 刘文慧 周靖 赵诗柯
加快构建川渝法治融合发展机制,联合出台地方性法规赋权川渝新区,构建破产法司法协作机制……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后,这一国家战略便成为了川渝地区最热门的话题。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李世亮:加快构建川渝法治融合发展机制
“我一直在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需要充分的法治保障。”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委员、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主任李世亮建议,从立法、保障机制、人才支撑三方面加快构建川渝法治融合发展机制。
立法方面,他建议先提请国家层面建立高于省级、直辖市政府级别的协同发展机构,并适时出台川渝人大协同立法的具体规定。对川渝两地各领域现行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他建议两地先以职能部门为主体,衔接、梳理两地存在的差异,重点提出促进两地经贸合作、相互投资、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协同发展的措施,再由立法机构作出立法(修改)的顶层设计,分批分步骤推进立法协作。
保障机制方面,李世亮认为应尽快统一川渝两地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资质认定、设施建设、人员配备等,制定通行的《公共法律服务办事指南》,促进两地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同时,两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经费保障制度,统一两地政府采购公共法律服务标准,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协同性。统一川渝两地法律服务中涉及的档案查询、资产查询等事项所需资料、程序等,建立统一的实时发布平台并及时更新。推进川渝两地统一的网上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减少当事人诉累。
人才支撑方面,他希望两地成立人才协调领导小组,根据两地实际,推动出台两地合作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同时,打破行政壁垒,树立区域人才“共建”“共享”理念。“可以建立统一的区域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用人单位需求库,为人才区域流动提供信息支持。”李世亮说,还应该打破户籍限制,为人才区域流动提供政策支撑,鼓励区域间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省人大代表刘才伟:联合出台地方性法规赋权川渝新区
2020年12月29日,川渝两地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一直关注新区建设的省人大代表、省律协副会长刘才伟表示,这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新区能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但同时其内部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今年的省两会上,刘才伟带来了《突破行政壁垒,研究出台赋予跨省行政区设立的川渝新区权能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
刘才伟认为,川渝高竹新区的法律主体合法性问题直接涉及到招商引资企业的法治营商环境,企业需要考虑与高竹新区签订合同有效性、投资安全性等问题;新区自身没有行政管理、行政许可权利,由此可能影响新区的营商环境,影响高竹新区发展;新区还存在行政执法主体、司法管辖等问题。为有效解决制约川渝高竹新区的发展瓶颈,刘才伟呼吁川渝两地人大共同出台地方性法规,给川渝高竹新区赋权赋能,除去新区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障碍,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砖加瓦。
省政协委员刘宁:推动实现川渝破产办理一盘棋
“川渝两地在工商登记、营业执照核发等市场准入方面正在开展一系列有益探索,但在市场退出方面的协作尚未展开,尤其是作为营商环境考评一级指标的破产办理,尚未实现川渝两地一体化。”省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破产及企业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宁认为,应当整合破产审判力量,实现破产办理川渝一盘棋。
为此,刘宁提出四点建议:即构建破产法司法协作机制,构建管理人跨区域选任机制,加强破产理论实务研讨与业务交流,构建跨区域府院联动机制。刘宁告诉记者,两地高级法院应当共商签署破产办理协作框架协议,并就破产审判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在案件审理中,深化合作协同。同时,探索建立川渝破产管理人一体化名册,或者两地破产管理人名册互认,鼓励破产管理人两地指定和执业。
她还建议,两地法院联合发布川渝破产审判白皮书,同步推出一批有典型示范意义和类案规则意义的精品案例。加强川渝两地跨区域破产办理行政事项协调处理,建立一体化破产涉稳矛盾纠纷化解协作机制、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机制等。
省政协委员罗俊:成渝地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目前,川渝两地旅游市场互相独立,两地共有共通的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不利于充分发掘资源及构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为助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律师协会监事长、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罗俊提出了推进成渝地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议。
罗俊认为,川渝两地一衣带水,文化民俗相近,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对提升两地文化认同、促进两地人民交往、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建议发挥地缘优势,共同建设推广文化旅游线路,依托川渝两地之间的高铁、高速公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和建设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主题路线。
此外,罗俊还建议协同提升和建设新时期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可实施川渝两地公共交通工具“一卡通”、发布巴蜀旅游景点联票、建设旅游诚信记录和旅游从业者违规记录的互相查询和认证平台,共建跨区域旅游景区(如大巴山、华蓥山)游客集散中心,提升巴蜀旅游景区之间的可通达性,构建旅游设施网络的一体化。
新闻推荐
□蒋大炳前锋记者站刘华PM2.5日均浓度为3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优良天数333天,达标率91%,同比提高3.3%;13条区级流域...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