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余亩撂荒山地“复活”了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只是换了一个思路,老窑罐厂这片山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来到华蓥市溪口镇平桥村采访产业发展情况,村民张成华指着家门口的这片山地说,“你看嘛,才几年时间,杂草丛生的荒地就变成了‘花果山’,好像一下子‘复活’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记者急忙追问。
“说这话,我最有发言权。”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成华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卖起了关子。
“腾笼换鸟”
撂荒地不再是“鸡肋”
原来,早在本世纪初,因为不愿看着祖祖辈辈耕作的这一大片山地日渐荒芜,张成华和村里的其他三家人相约在4组的山地上陆续种上了500多亩梨树。
但是,随着果树日渐老化,以及几人年岁逐渐增长,对果园的管护越来越力不从心,梨的品质也越来越差,种植的梨就算卖几毛钱一斤也没人买,果园就渐渐地荒废了。
“这么大一片山地,让它就这样荒废下去,真的很可惜。”平桥村第一书记贺欢惋惜地说道。
经过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集体会商,大家一致认为,老窑罐厂这片山地荒芜主要就是交通不便引起的。“不说其他的,以前购买的农药化肥、采摘下来的梨,都是依靠人力肩挑背扛。”张成华说。
2016年,在多方争取支持下,一条长约两公里的水泥公路从主公路延伸至老窑罐厂这片水果基地,阻碍这片基地发展的最大难题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经过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牵线搭桥,在外务工返乡的溪口镇乡友马安其带领100余户村民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将这500余亩撂荒地复耕种上柑桔。
“村民种了这么多年的梨,腰包也没鼓起来;现在换汤不换药,还是种植水果,会不会赔钱?”张成华说,当时,他和不少村民都有此顾虑。
“我们种植的是纽荷尔脐橙、长虹脐橙等高品质水果,加上聘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支撑,种植柑桔一定会成功。”马安其向村民作出保证。
为让村民吃上定心丸,合作社还建立了农户以每年每亩90元的保底分成机制,待水果进入丰产期后,村民可以采取返租倒包的模式与业主签订协议,业主向村民统一供应化肥、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农户到基地帮助“寄种”管理,收益进行五五分红。
此外,合作社还建立了村集体、农户、业主按比例分成的收益分配机制,农户可以以土地、小额信贷资金、产业扶持发展周转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村集体将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和项目资金量化成集体经济股份入股,丰产期产生收益以后按1︰2︰7比例(村集体占1成、农户占2成、业主占7成)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分成部分的50%将划作村里的扶贫专项基金。
林下养殖
“沉睡”土地焕发新活力
“今年,我们种植的这几个柑桔品种已经初挂果了,不过为了保证果树的长势和来年柑桔的品质,我们在挂果之初就摘掉了绝大部分果子。”马安其接着说,“即使是这样,我们今年也采摘了几千斤果子,都是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采摘销售。”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开始种植柑桔以来,马安其就在基地投入了大量资金。为缓解资金压力,马安其从今年开始在基地发展林下养殖。
“今年我养殖了200只鹅、100只鸡和两头母猪,完全采用生态养殖,500多亩土地给家禽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果园里的杂草、虫子都是家禽的天然饲料,可以减少饲料花费,而家禽吃掉杂草、虫子等,也利于果树生长。”马安其介绍说。
据马安其介绍,今年园子里饲养的畜禽深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一路看涨,明年他还将在考虑养殖密度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林下养殖的规模。
今年基地的柑桔售价保持在每斤3元至5元,预计从明年开始基地的三个品种柑桔将进入盛产期,初步预计年产柑桔在500吨以上,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柑桔基地初显成效,马安其的哥哥马安伦看到基地旁边还有一大片撂荒地,于是他就带领村民进行整理,以同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了300余亩无花果,现在长势良好。
“平桥村通过财政资金进行道路和沟池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业主对撂荒地复耕,并探索出了适合实际情况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业主、农户、村集体多方共赢,让‘沉睡’土地焕发新活力,也稳住脱贫成果。”华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夏成华,在谈到平桥村合理利用撂荒地时如是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尹姮)2018年1月,为期3年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拉开序幕。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华蓥市人民法院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