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油樟树,走上致富路 荒山变身“绿色银行”
□华蓥记者站 苗贵华
位于华蓥市溪口镇西北部的平桥村,耕地面积只有1300余亩,不到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一。
“那剩下的是什么地呢?”近日,记者来到平桥村采访,听着该村第一书记贺欢的介绍,不禁发出疑问。
贺欢介绍说,平桥村地处华蓥山,山腰以上有1000多亩天然林,山腰以下大都是退耕还林地或撂荒山地。“退耕还林地还好,国家有一些补助政策;最让人心疼的就是撂荒山地了,不过这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以前的荒山现在成了我们平桥村的‘宝地’了。”
跟随贺欢乘车穿行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准备前往该村5组名叫风门坝的地方。
“快看,满山头种了好多的胡豆。”记者一边透过车窗望去,一边说,“还生长得这么好!”
贺欢笑着回答道:“这不是胡豆,这就是我要带大家来看的油樟苗木基地。”
停车驻足在油樟苗木基地顶峰俯瞰,一排排油樟幼苗郁郁葱葱,把山坡织成了一张精美的“绿色地毯”。来自周边村落的20余名村民,正在油樟基地里忙碌着。
“几年前,这一片山全是荒地,满山都是茅草。”贺欢说。
“为什么撂荒了呢?”记者抛出这个疑问。
“哎,这是没法子的事情。”正在基地干活的村民付成香说,这片山坡地在种植油樟之前,村民也在这儿种过玉米、胡豆等农作物,由于地处山腰,与天然林接壤,鸟、刺猬等野生动物常常出没,庄稼经常被践踏;最恼火的是这片山坡处于风口,不利于种植高杆植物,当遇到刮风,玉米经常会被吹倒、吹断,这也是此地被叫做风门坝的原因。加上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位于山腰地带的这些地也就撂荒了。
“自2017年起,我们引进业主承包了这片1500余亩撂荒地种植油樟,现在已经形成集油樟育苗、造林、樟油粗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贺欢介绍说。
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平桥村通过配套建设小型蓄水池、简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荒山荒地造林发展油樟种植产业。
“效益好吗?”记者忍不住问道。
“不说其他的吧,就说我们这300亩育苗基地,今年共育苗110万株,目前已被省内、重庆等地客商订购了60万株,剩下的50万株我们就不外卖了,首先要保证天池、阳和等镇栽种,现在我们都移栽半个多月了。”正在带领周边村民干活的领头儿张成友介绍说。
据悉,华蓥市在华龙街道柏木山村、上坝桥村,双河街道双桥村,禄市镇月亮坡村,阳和镇响水岩等区域规划种植1.3万余亩油樟,他们正在移植的这50万株苗木,将运往这些地方进行栽种。
“大冬天的移栽树苗,能成活吗?”“我们移栽油樟,就是这个季节呢!”
原来,工人们首先将油樟种子播撒在温室的斜盘里,当幼苗有一指头高时,再移种到按一定比例混合有珍珠岩、腐殖酸、草炭土土壤的胶杯中,生长约半年后就可以移植到各个油樟基地了。
据悉,平桥村油樟苗木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村民入社,村民可获得每年每亩90元的流转租金。同时,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多的时候可达70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我现在不仅在村上做着公益性岗位,自家的10余亩土地也承包给了业主,每年可收土地流转租金1000多元。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每天可以挣70到80元,一年下来我一个人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付成香告诉记者。
付成香家曾是平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以及在基地务工,她家现已大踏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我们移植完这一批苗木,腾出土地来,马上就开始明年的育苗工作了。”张成友说,平桥村油樟苗木基地已接到成渝等地明年的订单近80万株。而同时,其他1000余亩油樟已快出油了,届时村民又将有一份分红收益。
“村民们都说,‘种上油樟树、走上致富路’,所以我们这片昔日的撂荒地,成为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银行’是名副其实吧。”贺欢笑着说道。
新闻推荐
华蓥“硅谷梦”的“三级跳”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游青摄“华蓥电子信息产业‘挺住’了。”11月30日,四川华蓥山经开...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