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会龙村“变脸”
树荫下放一把躺椅小憩的大叔,院坝中嬉戏追逐的孩童……旅游淡季的会龙村是静谧的、记忆中乡愁的模样。
这个坐落在华蓥山以西浅丘地带的村子,隶属于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过去两年,会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依托村里的800亩桃园,每年的十里桃花节,人山人海。村里人开起农家乐,读书日、乡愁记忆节、各类培训活动纷至沓来。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百县千村行”采访组来到会龙村,沿着宽阔平整的路面进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桃园。正值桃林锄草剪枝季,园子里满是青草香。每隔三五行,就有两个弯腰劳作的身影。阳光透过桃枝,照在他们身上。
63岁的张其碧和老伴正蹲在半米高的垄坡上锄草。见到记者,张其碧放下镰刀唠起家常,“别看我们村现在环境好,过去的面貌那是大不同哦!只要落场雨,谁家来个客人,要提着筒靴到两里地外迎接。”
黄婕在代市镇上长大。父亲听说她要嫁到会龙村,曾极力反对。但她父亲不知道的是,自2014年起,会龙村已变了样,便民路通到家门口。70岁的村民丰义琼说:“现在,落雨天穿个布鞋都能出去走。”
过去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不起来,如今1200余亩土地经过“整形”,也变了脸,蓄水池、山坪塘、排渠等产业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种上400亩柠檬和800亩桃林。
从桃林出来,黄婕带我们走进她的新家。在这个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新村聚居点,连片的住宅楼独具川东特色。房前屋后的菜园里,种着时令蔬菜。
在我们的无人机航拍镜头中,从空中俯瞰,民居镶嵌在果园之中,保持着自然生态的格局和肌理;村道环绕聚居点,又四向散开,联通果园外的世界。
走进屋内,上下两层。楼下是宽敞明亮的客厅,家电齐备,女儿的玩具车可以在客厅里肆意兜圈。“我爸来一看就满意了。”黄婕说,婆家不到20万元买了这栋新房,父亲听了直道羡慕。
会龙村还有两张面孔。会龙村第一书记熊江说:“一面是热闹、是时髦,依托‘桃源悦野’,三月看花,五月摘桃,人气爆棚。另一面就是你们看到的样子,热闹过后,会龙村依然在脚踏实地拔节生长。”
如今,村里交通改善了,黄婕这对小夫妻也不用外出打工。早上骑车到就近的前锋工业集中区上班,两个人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现在广安城里、前锋工业集中区企业多了,工作机会多,村里回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黄婕说,为了提升返乡年轻人的生存技能,村里还搞了不少培训,种植养殖、烹饪、育儿,不少人有了返乡的动力。
不仅是年轻人,张其碧夫妻这样的老年人,也有了职业。自家3亩多的土地流转给桃园,张其碧夫妇每年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基地务工,根据工种,每天工资50-80元不等。
丰义琼的丈夫王顺明更是每天凌晨就起床做饭,天不亮就出门在村里或镇里务工。王顺明有技术,每年能挣一两万元。丰义琼留记者在家吃饭,“看嘛,我们如今是长三间、大转角、腊肉吊起多大坨!家里谷满仓、粮满仓,看病还有保障。”今年七十大寿,儿女孝敬了一整套金耳环、金戒指、金手镯。曾经贫困家庭的老太太,如今也穿金戴银打耳洞。
一个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的小山村,蝶变为亦农亦景、宜居宜业的小康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秦君)11月2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带队到华蓥市绿水洞煤矿矸石堆场,督导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