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天池镇利用山地连片发展李子产业助农增收 脱贫有“李” 致富有路

广安日报 2020-07-14 02:34 大字

□华蓥记者站 张爱 敬澜泓

近日,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举行“华蓥山青翠李网络直播销售”活动,现场成交1200多笔订单,销售青翠李1.2万斤。

近年来,天池镇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长效支撑,充分利用天池湖畔喀斯特地貌的山地,连片发展8000余亩优质水果“天池翠李”,探索出了一条强产业、富农民的双赢新路。

因地制宜 规模发展李子产业

“今年是第一次挂果,产量和质量都还不错。”7月13日,在天池镇仁和村杨府农场李子采摘园,果农杨正茹正忙着采摘青翠李。

杨正茹是来自成都的一名业主,她告诉记者,两年前,这个果园还是一片山地。后来,天池镇利用山地,因地制宜连片发展李子产业,周边农户都开始种植青翠李。得知消息后,她租下仁和村250余亩石漠化土地,栽植了青翠李、冰糖李等优质水果。

“目前,每斤销售价格6元至8元,每亩产值2000元左右。粗略估算,果园的销售年收入可以超过40万元。”杨正茹说。

收入增加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过去,仁和村与附近的伍家坳村因地处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耕地少、土地贫瘠,加之地处采煤沉陷区,石漠化严重、饮水困难、产业发展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面对脱贫重任,天池镇深入分析全镇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长效支撑,立足独特地质环境,决定将李子产业作为仁和、伍家坳等村的脱贫主导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利用天池湖畔的荒山荒坡及石漠化土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如今,天池镇连片青翠李规模达到8000余亩,引进业主4个,成立专业合作社6个,助力农民群众脱贫奔康。

打造品牌 带领群众稳定增收

为增强产品的地域品牌价值,提升其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让广大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富起来,天池镇为广大李农注册了区域公用品牌——“天池翠李”。

“这个‘翠’字,包括青、绿、碧等含义。我们希望在不断提高栽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制定营销措施,让‘天池翠李’这个品牌更响亮。”天池镇党委书记唐莉介绍,镇党委政府每年组织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天池翠李”的品质和品牌效益。

“虽然大家都有种植李子树的习惯,但以前并没有进行科学管理,每年产出的青翠李数量不多、品质不高。”仁和村村民杨华贵说,这两年,通过参加镇上组织的技术培训班,他和其他村民认识到了“疏果”“矮化”等技术的重要性。加上市、镇两级帮忙推介和销售青翠李,李子产业开始为他家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收入。“我家有20多棵李子树,今年挂果300多斤,至少可以增收2000多元。”杨华贵说。

在以“天池翠李”为代表的扶贫产业带动下,天池镇460余户贫困户不仅摘掉了“穷帽”,还实现了稳定增收。

“今年,‘天池翠李’预计产量8万斤,人均增收600元。”唐莉介绍,接下来,天池镇将推出更多产业扶贫举措,引进更多优质业主,将“天池翠李”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带动辖区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一座矿山的转身:从粗放型矿区到公园

□四川日报记者程文雯“等公园开放,游客来了,还能做点小生意,想起来都巴适得很。”近日,记者在华蓥市双河街道双桥村见到62岁...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