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 “货郎东哥”扶贫记

消费质量报 2020-07-03 00:58 大字

■来自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的报道

每周卖200个鸡蛋,两年销售鸡鸭3000多只,参与带动消费扶贫资金达到12万余元

“东哥,你到底好大岁数嘛?”

“十八十八,年轻得很!”

直到采访结束,记者也没问出郭兴东的真实年龄。之所以好奇年龄,是因为在村里,无论大人小孩,见到他都会脱口而出:“东哥,又来收货啦!”

两年多来,这位来自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驻村干部,在广安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每周坚持“带货”200个鸡蛋,并帮助村民销售鸡鸭3000多只,参与带动消费扶贫资金达到12万余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货郎东哥”。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018年8月13日,郭兴东在自己扶贫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驻村后首次接触消费扶贫遇到的难题,他在之后的日记中写道:“我想用科学方法解决这个哲学问题。”

那时,刚到村上不久的郭兴东个人出资600元购买30只鸡苗,帮扶村里49岁的贫困户付泉闰。

因为要养育家里3个娃娃,付泉闰是当时村里最贫困的村民之一。“当时赠她鸡苗的想法很简单,养鸡来钱快嘛。”让郭兴东没想到的是,永兴镇周边几个村几乎家家都养鸡,加上没经验随意挑选品种,付泉闰的鸡始终没能卖出去,还滞销了100多枚鸡蛋。于心不忍的郭兴东只好又一次自掏腰包,150元收了100枚鸡蛋,寄回成都自家吃。

两周后,郭兴东周末回家,妻子告诉他自己把土鸡蛋发到朋友圈,街坊邻居都说好,三两下都被抢没了,这让郭兴东决定也在自己朋友圈推广销售。

发出消息后,郭兴东在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不少同事帮转发信息,鸡蛋开始有了销路。此后,郭兴东开始了自己的“带货”之旅。每周五下班,他就会把家人、同事、朋友要的鸡蛋从村里捎回来。

“现在每周都要带200枚鸡蛋去成都,雷打不动!”郭兴东表示,解决了蛋的问题,鸡自然也就有了销路。“东哥,今年已经有两家人领养了我家里的母鸡!”今年2月,付泉闰的二姐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在郭兴东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付泉闰还在淘宝上卖起了“领养鸡”。“一只领养鸡包吃一年鸡蛋,能赚200元。”付泉闰表示,今年年底自家养鸡规模就能达到100只,增加年收入上万元。

“我们的跑山鸡营养成分高,因为它绿色,因为河心村空气土壤环境好。”养鸡、卖蛋后,郭兴东又利用村委会活动广场周边闲置花台,种植茄子、辣椒、黄瓜、番茄等蔬果。“既是方便我们驻村干部食住在村,更是对村里人居环境的一种展示。”

“5月17日,200枚鸡蛋,1只柴鸡,5根茄子,2株辣椒苗。”如今,郭兴东的驻村日志早已成了记账本。“从卖鸡蛋到产地直销,农民增加了收入,帮扶单位的亲朋好友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吃到绿色农产品,这或许就是我驻村工作的最大价值。”郭兴东说。

“锅里有了,碗里如何有?”

随着“带货”量的日益增大,郭兴东开始感到货源紧张和渠道不足的压力。今年2月28日,返村后的第一天,郭兴东又开始在扶贫日记里写下了上述思考,“村里的货郎不能只是一人,人人都要有‘带货’能力。”

早在2017年6月,河心村就通过土地流转、林下养殖,成立合作社,打造了以“橙心园”为主体的“一园两带一基地”产业项目,鼓励、引导业主采用多元、立体、绿色发展模式,并在栽植330余亩柑橘的基础上,启动了洼地小龙虾、蓄水池养鱼、林下跑山鸡等项目。

“直到一年前,我们都处在产品出不去、物资进不来的窘境。”橙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高平告诉记者,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货车都在里面翻过车,园区的产业一度停滞。

为了更好地提升“橙心园”造血能力,郭兴东积极向省市场监管局争取各项帮扶资金累计48万余元,用于园区周边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园区不仅恢复了生产,还获批了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截至2019年底,“橙心园”已养殖小龙虾20亩,淡水鱼10000尾,跑山鸡16000只,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50万元。

如今集体经济重回正轨,问题又回到了农产品销售上。“要做强做大集体经济,通过专合社来带动村民销售农产品。”郭兴东表示,自己正打算用“扶贫+市场”的理念,采取“贫困户+专业合作社+第一书记+电商平台+消费者”的方式,实现农产品与市场对接,让购买者心里踏实,受助者活得有尊严。

为了达到效果,如今郭兴东的微信朋友圈全是“正宗跑山鸡、吃谷吃糠、营养健康”这类绿色农产品广告和图片。同时,他还制出《“以购代捐”消费拉动扶贫倡议书》,号召单位员工购买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并利用各种人脉资源,为企业与合作社牵线搭桥,引导商场、超市、商贸企业加入销售平台,为消费者购买扶贫农产品提供便利。

今年疫情期间,郭兴东拿着一沓走访的资料袋,轻轻敲开了低保户白云涛的家门。

“白哥,我来看你呢,这段时间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吗?”“东哥,你看这些蔬菜是我前不久从地里收回来准备卖的,一直堆在家里卖不出去。希望你们能帮帮我。”白云涛面露难色。“白哥,你放心,我来想办法。”郭兴东说完一刻也没耽误,马上在自己的亲友微信群里发消息。

“他们信我,所以找我。我也秉持他们期盼的,即是我该想的,因为在这里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汝所愿,吾往矣。”这是郭兴东在自己2019年工作总结中的真情流露。现在,他满眼全是民风的转变、耳朵里常听的两句话是:“东哥,你过来,我给你说个事。””东哥,谢谢你。”

●记者手记

“货郎经济”宋代即盛行,延续上千年,需要长期坚持且必须亲力亲为。例如郭兴东每周回到成都,都是多跑几十公里给人送货到家的,这一点让我由衷叹服。

扶贫干部当“卖货郎”,正是对“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的有力实践,能有效促进扶贫干部为克服“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而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具有广泛性和实践性。消费质量报记者郭剑夫黄明辉

新闻推荐

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华蓥召开院士专家和省直部门建言“支招” 推动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 何季麟曹柏青等发言 李建勤主持 曾卿介绍情况 赵波出席

本报讯(华蓥记者站游青周松林记者张飞)如何借智借力,更好地推进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7月1日,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座...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