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促“三变” 古桥换新颜
夜幕下的古桥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
□李高扬
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文/图
“这里变化可大啦,不仅居民的活动场所修得漂漂亮亮,而且社区治安秩序也有了根本好转。”6 月 2 日傍晚,在华蓥市古桥街道古桥社区新建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 正与乡亲们跳坝坝舞的王道惠大妈连连夸赞,“如今我们社区看有看头,耍有耍头,大伙儿的心里都装着满满的幸福感呢!”
古桥社区的变化,得益于党建的引领。
古桥社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具有征地拆迁多、利益诉求多、留守老小多、居住形态散、自办事务能力弱的“三多一散一弱”特点。社区党委围绕实际,坚持党建引领,搭“三桥”促“三变”,逐步形成辖区共治、居民自治、社会协治的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助推了地方平安和谐发展。
搭“社区大党委”共治之桥变“独唱”为“合唱”
古桥社区成立之初,辖区较少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上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为此,古桥社区牢固树立“小社区大党委”的工作理念,针对性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驻辖区的市委党校、职教中心、宏云水泥厂等10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大党委,建立项目认领、双向评价、联席会议“三大”机制,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仅去年以来,成员单位认领办理阵地建设、场镇保洁等项目达61个,创新开设家庭党校、流动职校等特色项目5个。市委党校开设的“家庭党课”,采取送课上门的形式,把党的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送到社区党员干部家中,而且送进普通群众家中;职教中心开办的“流动职校”,把农业科技培训送到田间地头;宏云水泥厂不仅义务负责冲洗清洁场镇街道,还为新建社区办公大楼和居民活动中心免费提供200吨水泥。
辖区共治,发挥了聚合作用,古桥社区的工作从“独唱”变为“合唱”。
搭“党员小管家”自治之桥变“被动”为“主动”
以前,古桥社区的工作人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接待群众,被动开展服务,加上政法、环保等网格多、工作人员少,出现服务群众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况,导致群众诉求处理不及时。
针对以上情况,社区搭建“党员小管家”自治之桥,整合政法、环保、信访等部门网格组织,组建以社区无职党员为主体的网格员队伍,精细化确定网格18个,构建社区、居民小组、院落(街面)三级网格体系,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管理,力量下沉、上门服务。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党员小管家”主动投入防控一线,参与人员排查、卡点值守、宣传劝导等防控工作,代购代送生产生活物资21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12起。
搭“老年先锋队”协治之桥变“看戏”为“演戏”
针对信访矛盾比较突出问题,古桥社区相继成立了老协和老协党支部,通过支部引领、老协搭台、老人“唱戏”,常态化开展工作,变“看戏”为“演戏”。
利用每月例会、院坝会、文艺宣传队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成立老年和谐先锋队,培育调解能手,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社区与老协联合开展“温暖星期四”“90岁老人生日祝福”“会员生病慰问”和关爱长寿老人、困难家庭等系列活动,奉献爱心,凝聚人心,并开展“和谐家庭”“洁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中国好人”赵玉春、“四川好人”王相树等道德模范。特别是贫困居民赵玉春,近30年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还克服重重困难,把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因此,赵玉春一家子还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
古桥社区搭“老协先锋队”协治之桥,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呈现出“五多五少”的喜人局面:支持工作多了,“唱反调”少了;懂理守法多了,胡搅蛮缠少了;孝老敬亲多了,家庭矛盾少了;文化活动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先进典型多了,社区乱象少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激励教育卫生优秀人才立志华蓥、建功立业,近日,华蓥市启动“华蓥名师”“华蓥名医”“华蓥优秀教师”“华蓥...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