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铸起防疫屏障 用诗致敬最美逆行 防控疫情华蓥山作家在行动兼评华蓥山作家“抗疫”文学作品
□陆燕
“灯火乍熄初入更,饥鼠出穴啾啾鸣。啮书翻盆复倒瓮,使我频惊不成梦。”(明代龚诩《饥鼠行》)猪年走,鼠年到,2020年使我们“频惊不成梦”的不是“饥鼠”,而是“蝙蝠”。“蝙蝠”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与我们有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持续发酵,各省市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华蓥市亦拉起了防疫阻击“屏障”,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生命重于泰山”的原则,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及时有效防控疫情。华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华蓥市作家协会的文艺工作者们也积极响应,一面“宅在家”阻击疫情,一面通过文艺创作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在华蓥市文联的指导下,由作协牵头,组织华蓥山作家纷纷用自己最擅长的抒写方式,作词、作曲,创作诗歌、散文、随笔等表达文艺人对疫情的关心、阻击疫情的决心以及战胜病毒的信心。同时,他们也借助手中的笔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志愿者、各行各业“抗疫战士”的使命担当作歌点赞,感恩铭记。文艺“抗疫”,华蓥山作家在行动。
“我来了,我来了,挥去了,挥去了心中的挂牵……”由陈铭作词、王显泽作曲的歌曲《我来了》《我不是天使》,真挚细腻地展现了白衣天使的勇敢无畏、大爱无私与平凡伟大,令人感动;《逆行的背影》由雁歌作词、王显泽作曲,歌词写到:“用信念抒写忠诚,让大爱铸就屏障……你们用逆行的背影,撑起民族的脊梁……”逆行者的可爱身影,义无反顾,忠诚奋勇,使命担当,令人钦佩。王钧作词作曲的《是谁》《英雄的武汉英雄的国》,表达了对英雄武汉城、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和激越中华情的无比自豪;曾配兵作词作曲的《过坎》,一句“美丽依然”,基调激昂慷慨,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美丽和前路的“一马平川”,翻过这道坎,没有哪个冬天不能逾越。
“华蓥山作家”公众号感动于作家们的诗篇、曲词,再也“宅”不住了,连连推出“抗疫”作品集锦,刊出我们的希望;防疫阻击,众志成城,大爱小情,文字的力量化在我们心尖上。
第一期老童的“抗疫三部曲”《金钟罩》《封城》《宿主》,从戴上口罩封住我们的嘴开始,进而扩大到封城,答案仍然是我们没有管住“嘴”,这一次菊头蝙蝠做了“冠状病毒的宿主”,那么,下一次我们人类,还准备做下一个宿主吗?到那时“金钟罩”“封城”亦将失去意义。老童的这一组“抗疫三部曲”,环环相扣,叩问现实,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期雷厚国的《写给逆行者》,“被困浅滩的鱼有多想/回到深水里去,我现在就有多想/摘下口罩,跑出屋去呼吸”,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现状和心理。而面对白衣天使,那些逆行者的背影,“被困”的我们还有什么多余的话呢?此时此刻,所有的赞叹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们,“天使”亦是殷红的血肉,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屏住呼吸,在心底祈盼,正如作者坦言:“我把我的颂词埋进土壤,祈盼/你奔赴的战场,长满缤纷的希望。”
第三期晓海的《元宵纪事》,三首古风告诫我们:佳节虽好,但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泛滥,还是居家通风,少聚少扎堆,以警惕“祸”端。
第四期喻国庆的“抗疫”诗三首,让我们看到人民保险人的担当与行动,他们无怨无悔地拉起防控疫情阻击战线,捍卫他人的平安,也保障自身健康。段海波的《赎记》,道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共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五期,张承光、舒华、唐嵩古风诗“三家”,语言轻快,朗朗上口,语词出自肺腑,又警惕在耳,对防控疫控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他们在诗歌中不止一次提到赶走“瘟神”、斩妖除魔的决心及人民必胜的信心,对读者朋友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六期,李晓波的散文诗《逆行者群像》,全文五章,全面生动,既有抗疫英雄个体的抒写,也有对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煤矿工人、社区人员等不同职业群体的描绘,极具场面感。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和身边的感动场景、服务画面,深入人心,表达了诗人对疫情的深切关注。
第七期景心的《请允许我种下春天的愿望》,组诗共六首,引经据典,从诗词古韵中走来,诗人心系武汉,心忧华夏大地,用诗歌的方式为芸芸众生祈福祝愿。诗人的愿望真切而热烈,愿病魔远走,凤凰涅槃,山川异域,春暖花开,风月清朗。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第十期《致敬白衣天使:您辛苦了》的作者马绿玉,来自抗疫第一线的华蓥市卫健局,作品语言朴实生动,感情真挚动人,一句“白衣天使,您辛苦了”,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与读者分享几句:“在这座氤氲着红色记忆的小城里/在这座孕育着忠魂烈士的小城里/同样也滋养着一群可爱的白衣战士/你们医者仁心,兼济民生疾苦/你们极为平凡,但却十分可爱……你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诉说着/人间温暖和大爱力量/在这里,给奋战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道一声:您辛苦了!”
二十六期,雁歌散文诗《谁也阻止不了一朵花的盛开》组章,诗人匠心独运,从诗韵、文化、地理等多角度解读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武汉城。诗人以物喻人,突如其来的“疫情”,黄鹤楼的“低垂”,“猎人的忏悔”,难道就没有一点相关性?真的要等到“只剩下一条街的静,一座城的空”,才追悔吗?人类的世界有城市、有村庄,还该有“葱茏的原始森林”“奔跑的雄狮”“飞翔的猎鹰”……这是自然的法则,谁也不能去打破。诚然,谁也阻止不了“一场花事蓬勃地盛开”和黄鹤楼“不朽”的篇章,历史深入人心,我们自当牢记。
二十七期,在第二期“被困浅滩”的作者、诗人雷厚国,用最真切的散文《这是我们的美丽》,情景再现式地将我们的目光锁定到“坐标重庆”,封城之后,一个普通小区住户的“小窗幽记”。透过作者的“窗户”,连同他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重庆这座拥有千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在疫情防控下的“静寂”。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悲”与坚挺山城的“伤”。然而,冬天的悲伤总会被春天的鸟鸣叫碎,“付出与牺牲、团结与坚持”才是这个春天最响亮的主题。“蜗居”是短暂的,“美丽”背后的故事和“美丽”本身是属于我们的,这也正是作者题中之意。
二十八期,彭歌组诗《大地如此沉默》表达了诗人对城市、村庄、山川、河流的热爱,还有那些因“疫情”而毁坏的点点滴滴,比如“街头的爱情故事、童话梦幻”。诗人沉默慎思之后,果敢呐喊:“山河应无恙”“人民会安康”“勇士要归来”。这些戳心窝的话,一如街头警醒的“横幅”,村口锈红的“喇叭”,奏出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那个“最强音”。
……
截至3月7日,“华蓥山作家”微信公众号“抗疫”文学作品选登已编发了29期,刊发各类文艺作品上百篇(首)。据公众号主编、华蓥市作家协会主席彭歌介绍,自公众号推送“抗疫”专刊以来,收到市内外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抗疫”作品很多。打开文学视野、承担社会责任是作家的天职,他们将继续推送“抗疫”文学作品,直到疫情结束。
防控疫情,华蓥在行动,华蓥山作家在行动。华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四川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华蓥暂无疑似病例等好消息传来,振奋人心,“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春花摇曳,蓥山呼唤,待病魔远走,我们一起看华蓥山杜鹃红遍、禄市花海争奇斗艳,再到明月沱画一江渠水荡漾、天池湖歌一曲《渔舟唱晚》,可好?
新闻推荐
为支持新冠肺炎防控应急物资高效管理,工商银行总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紧急研发了新冠肺炎防控应急物资管理系统,免费提供...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