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研+产业”定位“小石头”正成就大事业
□华蓥记者站 游青
1月3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广安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5+1战略联盟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的5+1战略联盟正式形成。同日,广安市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产学研协议和科技合作协议。
几天前,刘建德院士工作站、博士博士后工作站落户华蓥,并与华蓥市人民政府、四川谦宜签约,合作推进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目前,广安已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北理工、北航、中国地大等16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设立运行刘嘉麒、刘建德院士工作站,实现了玄武岩纤维在原料配方、复合材料研发应用等领域的实质性突破。
广安的“小石头”,正不断成就大事业;广安,正朝着“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玄武岩纤维高端制品制造基地”不断迈进。
合力攻坚
齐心协力培育玄武岩纤维产业
2018年8月3日,刚刚履新的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到华蓥调研,其中一站就是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帕沃可公司),并要求华蓥市充分发挥两大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抓好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举起“工业强市”这面旗帜。
2019年3月14日,李建勤再次来到帕沃可公司调研。按照广安市委开展“六个一”行动安排,李建勤主动联系帕沃可公司。他从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思路等方面,为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把脉定向。他强调,要坚持“科研+产业”定位,瞄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市场机制、产学研政金军共推”的工作思路,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立足广安比较优势,广安市委提出要加速构建“3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将玄武岩纤维作为4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针对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实际,市委还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支撑、三步走”发展路径,一个目标:即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玄武岩连续纤维高端制品制造基地;两个支撑,即“科研+市场”两个支撑;三步走,即2020年,3500吨连续纤维池窑生产线、3万吨原料均质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到2022年,池窑生产线扩至12条、原丝产能扩大至6万吨,原料均质化生产线扩至2条、产能扩大至6万吨,沿链引进复合材料企业10家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到2025年,原丝产能扩大至12万吨,原料均质化产能扩大至12万吨,实现产值200亿元。
按照广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广安市相关部门和华蓥市合力攻坚,齐心协力培育玄武岩纤维产业,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点石成金
科技突破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玄武岩连续纤维高端制品制造基地和全国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创新中心,科技突破是关键。广安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务实合作,在军民融合、汽车轻量制造、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研发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制品10余项,参与修改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4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新型实用技术专利32项,成功突破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中原料均化、池窑生产、大漏板拉丝三大技术瓶颈,掌握了玄武岩纤维熔炼、拉丝和浸润剂关键技术。
据华蓥市委书记谢洋波介绍,2019年,通过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院校合作,已实现了玄武岩纤维在原料配方、复合材料研发应用等领域的实质性突破。其中,包括建立了西南地区玄武岩原料资源数据库,确定并上报123项玄武岩纤维标准,成功研发电绝缘、高模量等玄武岩纤维原料配方,与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在多项领域开展科研合作和试验,并取得多项研发成果,与东南大学合作完成地暖板标准制定,与海南大学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合作,成功举办玄武岩纤维材料院士论坛,开展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在“海洋牧场”建设试点工程中的应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人工鱼礁”已在蜈支洲岛试验中获得成功,第二批“人工鱼礁”试验产品已于11月投入“海洋牧场”进行试验,耐海洋生物腐蚀的“生态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板”取得了初步成果,正投入“海洋牧场”进行中期试验。
随着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创新发展的5+1战略联盟形成,以及与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断推进,下一步,广安市还将持续深化玄武岩纤维产学研合作,推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广安落地转化,共同助力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壮大。
新闻推荐
1月2日,华蓥市民兵应急连的基干民兵,冒着严寒在“华蓥山游击队”曾经走过的小道上进行野外拉练。寒冬时节,华蓥市...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