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变绿 绿变富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修复试点工程有序推进

广安日报 2019-12-03 02:07 大字

□本报记者 贺樊丽 尹姮

湖水碧波荡漾,鸟儿翩翩起舞。日前,经过流域综合治理的华蓥天池湖正以“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天池湖崭新的面貌与广安市全力推进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分不开。2017年试点工程开展以来,各相关区市县(园区)和市级部门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治山、洁水、造林、良田、净湖”等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2020年度共部署314个子项目,计划投资143.96亿元,目前已完工137个项目,完成投资106.2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4%。

由荒变绿 焕发勃勃生机

11月25日,走进前锋区桂兴镇,工人们推进桂兴片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火热建设场面让记者感到震撼,值得欣喜的是,该项目的16号矿坑已经告别昔日的灰白色裸露面貌,重披绿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桂兴片区矿山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华蓥山(前锋区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首期,涉及桂兴镇联丰村、桂花村、洞坪村、五里村,项目区面积约2000平方米,涉及5个矿坑,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该项目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针,在废气矿渣整治、矿山复绿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开发。

看着16号矿坑植被中长势喜人的中药材麦冬,前锋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环站负责人周龙党告诉记者,他们先对该项目区的废弃矿渣就地进行回填和清运,再对场地进行平整和调形,随后取土进行回填,回填完成后对土壤进行肥力培养,最后在适宜区域套种中药材麦冬、木瓜、栀子等,对不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区域进行复绿。

据周龙党介绍,该项目已完成废弃矿渣整治35万平方米左右,完成挡墙修建种植土回填工程量约80%,矿山复绿完成25%。16号矿坑正在进行扫尾工程,剩下的4个矿坑正在抓紧时间种植中药材。

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一步,前锋区将依托“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打造川东北中药材GAP示范基地,促进前锋区中药材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中药材种植业综合效益。产业开发由广安医投集团实施,该公司将充分发挥市属国企的专业优势,实施“一基地一中心”建设,将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和科技推广中心项目打造成为“矿山整治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的示范基地。

由绿变富 激发产业活力

11月30日,记者来到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油樟基地,途经蜿蜒的盘山路,薄雾渐起,满目皆绿。山坡上、沟壑间,成片的油樟郁郁葱葱,路旁不少劳作的工人,正在除草、补摘,忙得不亦乐乎。

负责开发该油樟基地的四川省金泰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平直言,记得几年前刚来这里的时候,山上全是石头和撂荒地,石漠化很严重。“如今的柏木山,通过引种油樟进行开发和绿化,并配套建设小型蓄水池、简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早期油樟已郁闭成林,形成了集育苗、栽培、樟油提炼为一体的油樟产业链。”

“油樟四季常青,载叶多,病虫少,寿命长,从樟叶中提取出的樟油更是军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稀有原料,经济价值高。”张小平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种植了6700余亩油樟,去年,公司第一批油樟用蒸馏的方式成功炼油,每亩年均纯收益600元左右。

“满山的油樟,不仅绿了山头,也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该基地务工的柏木山村民杨忆林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方便照顾家庭,每月还能收入2000多元。

据了解,柏木山油樟基地属于柏木山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是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荒山荒地造林,发展以油樟为主的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华蓥市现已推广种植油樟3.5万亩,从事油樟繁育、摘植、抚育、加工的林业工人500余人。

“自修复试点工程开展以来,广安市各地在项目推进实施中,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在生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土地整治+农业产业发展’\‘植被恢复+旅游开发’等模式,为后续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广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屠明春说。

新闻推荐

聚焦群众难点痛点 抓实政务服务问题整治

本报讯连日来,华蓥市行政审批局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扣服务主题,扎实开展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中办事效率低...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