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安丙的勤政仁民

广安日报 2019-10-27 00:53 大字

安丙(1148年—1221年),字子文,号皛然山叟,南宋四川广安军甘溪场(今华蓥市永兴镇)人。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获得四川省考试第八名的成绩。第二年春,朝廷在临安举行考试,安丙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历任大足主簿、文州漕官兼利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曲水县丞、成都新繁知县、端明殿学士、中大夫兼兴州知府、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四川宣抚使、谭州知府、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制置大使兼兴元知府、湖南安抚使、保宁军节度使兼兴元知府、利东安抚使等。先后平定四川的吴曦叛乱、红巾叛乱,受到朝廷褒奖,钦赐昭勋寺、褒先寺。其勤政清廉之风、忠贞报国之志,深为士庶爱戴,生祠遍于蜀中。

安丙出任四川宣抚使时,正值溃军之乱,民不聊生,后世多关注其平定叛乱之功,而忽视其治蜀镇巴之举。报奏朝廷,勤政为民整顿财政,统一军政镇抚蛮夷等措施对于稳定四川、巩固赵氏半壁江山产生重大影响。时人宇文绍节、许奕、魏了翁、李心传等皆充分肯定安丙的平定叛乱和稳定巴蜀的功劳。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学家、大臣)所著《鹤山全集》中有不少与安丙有关的诗文,不仅肯定安丙治蜀的措施和成效,而且以光复中原相期,所谓“北征西略公余事,应念同胞百万生”。

安丙从走上仕途以来,步履所至,深受百姓拥戴。在任大足县主簿的时候,亲自到临安去,向朝廷陈述有关四川利弊的十五件事,语言十分恳切,且事实也与朝廷所掌握的相符。

在文州曲水县做县丞的时候,他巡察了辖区内的每个地方,在和隆庆通判一同巡察中,发现县城发大水,灾民流离,生计难为。安丙发令把仓库里的储备粮拿出来救济灾民,决定以改变河道、修筑堤坎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后又在巡察大安的时候,遇到了旱灾,仓库的粮食十分紧缺,远远不能满足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他毅然从自己家中拿钱出来买粮赈济灾民。此举深受百姓爱戴,利州西路安抚使吴挺非常看重他的才能。朝廷为表彰他的善举,下令加官一等。

安丙受任四川时,以川西平原为代表的巴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仅次于江浙区域,地方财政收入不仅独立支付着川陕十万宋军供给,也为南宋中央政府财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武兴之乱”后,四川财政急转直下,因为朝廷给予平叛有功之人的大宗赏赐,大部分都分摊到四川宣抚司与总领所,“诛曦犒赐共用金七千两,金盘盏一副,金带五条,金束带一条”全由宣抚司支给,“银六十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两”,其中六千一百七十五两由宣抚司支,六十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两由总领所支。史称“自诸军喝报功赏之后,岁增支总领所钱物约七百八十万缗(货币单位),而喝犒不预焉”。可见,“武兴之乱”耗费了四川多年的积蓄,破坏了经济,大宗赏赐的支出使财政入不敷出。

嘉定初,驾部员外郎李鸣复上奏朝廷指出,四川岁入约二千二百余万缗,但支出却是二千九百余万缗。因此,安丙虽然做四川军政长官,但对百姓疾苦明察秋毫,立即提出整顿财政的建议。

第一,控扼财源。首先,安丙派遣属下的所有官员“划刷四路钱物及诸司羡余”,统一管理支配。这次行动收集到提刑司余羡四十万,划刷四路钱物五百万缗,并将这五百万缗用于资助总领所赡军。其次,安丙为减少财政支出,提出了“汰弱兵二万余”的建议。他评述说,安丙为总领所“移屯、减戍、运粟、括财,有以翼蔽而扶掖之”。在安丙的扶持下,总领所的运作逐渐步入正常,史称“军兴增支之数八千七百五十余万,皆不取于民。实际上,这全赖宣抚副使之力”。

第二,在南宋时期,整个四川地区在财政经济方面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川陕地区为宋金西北交兵前线,十万左右的大军军需也就落在了四川地区的头上。主管四川地区财赋的四川总领除本路和上述大军外,还要供应部分四川外军队的军需和上贡朝廷。南宋初年,整个四川每岁大约要出二千六百万缗。货币不足时,便以实物抵充。绍兴末年更是高到了四千万缗左右。此后在孝宗时期略有减少,但到了开禧北伐时期,四川安抚使吴曦叛乱,开支又重新回到了四千万缗。四川的财政收支在绍兴初就达到了顶点,此后收入不增加,支出却增加,收不抵支情况越来越严重,在政府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增印纸币。整个南宋时期四川地区主要流通的是钱引。钱引不像会子有定期的收兑换界制度,它到期只能用新引兑换,因此日积月累,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初到开禧年前,钱引为两界并行,开禧北伐失利,为缓解财政危机,增发一界,形成三界并行的局面,总数也达到了八千万缗。大量发行的必然结果是贬值。嘉定初(1208年),每缗只值铁钱四百以下,但在宣抚副司安丙的支持下,总领所仍决定按时收兑,以维持钱引的信用。只收回了半界,剩余半界允许继续流通使用。收兑后,每引值铁钱五百文,而在关外等流通铜钱的地方,则每引只值百七十钱而已。可见,引值提高不磊,“自元年、三年两收旧引,凡二千五百万缗有奇,而引直复如故”。

第三,安丙曾为随军转运使的时候,通过巡察深知百姓转输粮饷的“飞刍挽粟”之劳。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再次进犯蜀口边境,战火波及整个蜀地,并且一直持续到嘉定十二年(1219年),州县残创,民生凋敝,疮痍满目,造成了大批的流民存在,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隐患。

嘉定八年(1215年)八月,兰州以程彦晖为代表的大批流民请求入住四川内。嘉定九年(1216年)夏四月戊戌,秦州人唐进和他的徒弟何进等带领十万流民来归,四川制置使董居谊坚持拒绝入住。只有安丙坚持采取安抚的措施,使其能在一地自食其力,不再迁徙流动。安丙大胆提出了屯田、营田的最好办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兵力、满足生活、资助军费、巩固边境,还可以减轻蜀地百姓负担,安置流民。

嘉定十三年(1220年),安丙和任处厚一同上奏朝廷,希望能趁“豪强移徙,田土荒闲”,而又“正当拘收耕种之秋”,先于金州及梁、洋等九州系官营田。即将抛荒无主之田,照吴璘、郑刚中体例,分拨官兵,各选部下辎重、火头不入队人,随分屯地分,官给牛、种耕种。俟收割了当,除元下种子外,计亩所收之数高下分给。安丙还提出,“修复营田讲求之初,必须专置属官,乃克有济”,宋朝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增加设置宣抚司干办营田公事一人。这时不仅在沿边进行屯田、营田,而且使内地屯田、营田也走上规范化,确实起到了恢复生产和稳定四川的作用。

(蒋佰万)

新闻推荐

全力把经济抓实 确保全年目标实现 市政府召开经济运行月调度会

本报讯(记者王林)10月2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曾卿主持召开市政府经济运行月调度会,分析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做好...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