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兆纯:竹编“编”出好日子
吴文婷
“国家的政策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生病报销医疗费,还给我们钱,解决我们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对国家非常满意。"65岁的谭兆纯是溪口镇金龙村村民,虽然国家的补贴政策真正保障了他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但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劳动,就不能完全依靠政府。
早上6点半,谭兆纯扛着一根竹子回到家,休息片刻,便开始将之前截好的竹子进行破篾、匀篾、刮篾。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后,谭兆纯将破好的篾拿去晾晒,再取下已晾晒一个星期的篾开始编织。一上午的忙碌,十几道工序之后,一个簸箕才成形。每天编两个簸箕,一年能卖出七百多个,这份收入无疑给家里减轻了负担。原来,谭兆纯是溪口镇金龙村的贫困户,家里只有一个老伴,没有子女,也缺乏经济来源。虽然国家提供了低保、产业扶贫等各项政策补贴,但是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善生活。
据谭兆纯介绍,他已经做篾匠四十多年了,从十五岁就开始学习篾匠活,跟着师傅后面学习了三年,之后自己开始单干。“做了这么多年的篾匠,它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让我停下来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即使现在每天只能做两个簸箕,自己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人。"谭兆纯坦言,编篾让他干得起劲,虽说现在卖簸箕赚不了多少钱,但他依然坚持劳动:“一年大概挣四千多块钱,多做一点生活就好一些。"
现在他和老伴每年大概能得到国家低保补贴4000-5000块钱,根据国家现在的产业扶贫政策,还能多拿到3000块钱左右。谭兆纯老人说有了国家政策的补贴,他们夫妻俩的生活已经不成问题了。但是他却没有就此放弃他篾匠的职业。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工作效率低,但还是可以编簸箕。“身体不好的时候就不做,身体好的时候做两个就多赚两个钱,家里生活就好些。"
“虽然光靠做簸箕来生活很困难,做好的簸箕也需要挑到村里乡里去卖,卖不掉还得往回挑,但是能动就要动,多做一些生活条件就更好一些。"谭兆纯老人说,国家的政策很好,给了他们这些贫困户帮助,让他们能够很好地生活。但是这不能成为当懒汉的借口,反而应该更加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正因为贫困,才更应该自立自强,要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华蓥记者站周松林近日,华蓥市召开经济工作调度会,总结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研判全年指标完成情况,部署第四季...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