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新:绘画之路无止境

广安日报 2019-09-22 00:37 大字

《何日君再回——远去的新郎》

《旺旺》

《晨曲》

《雨后》

《在冬季》

创作中的陈建新。

《雪趣》

《教育为本》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本报记者 周文平

头戴一顶黑色鸭舌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下巴上留着一撮胡子,浑身透露着一股艺术家的气息……9月17日,在华蓥市双河小学记者见到了正在画画的美术老师陈建新,今年38岁的他爱上画画已有28年。

“我的小学美术老师杨光伟,为我打开了美术世界的大门。”陈建新回忆说,在华蓥市溪口镇上小学的他原本对枯燥乏味的美术课没有丝毫兴趣, 直到10岁那年,从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杨光伟来学校任教,看着杨老师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各种生动、鲜活的形象,陈建新觉得绘画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从那一刻起,他就爱上了画画。

在父亲的支持下,陈建新开始跟着杨光伟学习画画,并听从杨光伟的建议订阅了《中国油画》《美术大观》两本杂志来学习。“那时我虽然有些看不懂,但这两本杂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开拓了我的艺术视野。”陈建新说,直到今天,他还订阅着《中国油画》。

上初中后,陈建新跟着华蓥本土画家李平川学习素描和色彩,有了一定的功底,并以华蓥市美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安师范学校,开启了他的绘画之路。

“师范校时,班主任老师李国全专业水平很高,对我们也十分严格。他带领着我们夯实基础,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色彩老师王小强更是器重我,每天单独给我布置色彩小练习。日复一日地练习,我的绘画水平逐渐提高。”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陈建新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各类画种,也让他的绘画技法更加成熟。

1999年,从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陈建新被分配到华蓥一所农村学校教书。由于当地师资少,日常教学任务重,他忙得没有时间绘画。“毕业后身边画画的人少了,自己也渐渐不太想画了。”陈建新一度以为,他的绘画技能就此封存。

2013年,广安市美术家协会开始组织会员开展每半年一次的写生活动,陈建新也参与其中。“参加了活动才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都在坚持绘画。”于是,他再次提起画笔。但由于多年疏于练习,再次提笔谈何容易。随后的半年里,陈建新一直找不到感觉,对自己画的作品也始终不满意。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一边向同行请教交流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一边临摹名家的画作,并不断思考“为什么要这么构图”“颜色如何搭配”“意境怎样体现”……

“绘画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枯燥,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完美作品的执着追求。”陈建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画出华蓥山的雪景,在知晓华蓥山初降大雪后,他立即开车上山作画,虽然事先做好了保暖措施,但是这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手脚早已冻得通红。“全情投入绘画,让我快乐,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陈建新如此说道。

2018年,陈建新创作了油画作品《教育为本》,内容反映的是邓小平同志手拿《中国教育报》关心教育事业。为了将人物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在创作之初,陈建新就到网上筛选了数张小平的照片,并数次前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搜集资料,仔细揣摩小平的神态、表情。创作过程中,为了把握真实的历史,他还专门查阅了当年的《中国教育报》,寻找当年的新闻标题和相关内容。为了将小平的神态、报纸的褶皱画出来,他反复修改画作,最终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画出了受到业内人士肯定的作品。

凭着热爱、勤奋和爱思考、爱请教,陈建新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作品多次入展中、省、市级展览并获奖,陈建新也先后成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华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写生中国”中国油画写生俱乐部华蓥山分部副主席。

“这些头衔是对我专业能力的一种认可,我感到很荣幸,接下来将会继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陈建新表示,一遍又一遍的绘画,他从不觉得累,每画完一幅画,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陈建新担任起了学校美术组的负责人,认真做好美术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在中省获奖的优秀学生。今年初,他成为四川省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成员,而这个工作室成员在全省仅有10人。

正是因为对绘画的热爱,才让陈建新愿意全情投入教学和创作中,收获丰硕成果。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早早地为自己定下目标: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思考、学习,最终不断突破自我,勇攀艺术新高峰。

(本版美术作品由陈建新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第三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广安市收获丰

本报讯9月6日至8日,以“生态四川·花重锦官”为主题的第三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西部·成都花木博览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