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处无风,让名字平飞 读黎均平的散文诗集《低处无风》

广安日报 2019-04-07 01:01 大字

□范良伟

写作是毒药也是解药。黎均平在诗集《低处无风》代序“写作是一种修行”中说:(散文诗)写作的过程很折磨人,就像口中长期含着一种裹着糖衣的苦药。坚持这种自讨苦吃的创作需要耐力和定力。我想,读过这本集子的读者一定很佩服,诗人笔下文字的灵动、干净、通透及诗意之美。

首先,我读出了《低处无风》的“雅”。诗人笔底下始终流淌着一种清流,让人感觉干净、睿智又不失儒雅,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美观。如《天意谷》:“谷,是天生的。意,是人间的。天意谷,像一只巨大的容器,把你、我、他的愿景,悄无声息地装进去,让你看不出一点蛛丝马迹。∥有高就有下。有山必有谷。夹缝中的低处,并不一定都有水。∥……洞中天河,犹如神来之笔,与山谷亲昵得严丝合缝,每一滴水,都显得无懈可击。∥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情形——∥穿西装打领带,吃稀饭下泡菜,让你觉得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心悦诚服。”黎均平的散文诗,就像浸润在川东山水里的一块“玉”,温润,有灵气;文如其人,儒雅,有亲和力。又如《有伞撑着》:“一把伞,撑着。/上面,一片天空。下面,一片天地。”这是实写。然后诗人虚化,“伞,罩住隐秘的思想,一任它发酵,或者霉变”。最终虚实相间,“有伞撑着,如同机会在手,信念在胸。人生调整的跫音,清晰而坚定……”好的散文诗既是散中的诗,又是诗中的散,既有诗的张力,又有散文的肌里。如何把握散文诗的尺度,在诗中舒展自如,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提升文本的生命力?诗人在《在相互寻找和喜欢中“亲密拥抱”》的创作谈中谈得很细致、深刻、实在,就像诗人显性的性格:温润、雅致、平和、本真。

其次,《低处无风》很“真”。谢冕说,散文诗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而胸膛里跳动着的却是一颗纯净的诗心。“造化钟神秀”,诗人多年生活工作在邻水,对三山两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热爱用散文诗表达出来,既接地气又有一种亲和力,让读者能静下心来读。先试读2018年“邻水,一个幸福千年的章节/‘锦绣邻水杯’散文诗大赛”的获奖作品,感觉外地诗人笔下的邻水似乎总“隔”了一层。“我想站在邻水,写一写它的来去,候鸟或是寄托。却有一只大手握住了笔,画出写意般乡愁。宁静的邻水,在一只小狐狸的洁白中”(辽宁白瀚水《邻水九拍》),“你赠我:一枚脐橙,或生活的必然。从这一枚脐橙的纹路里,我观澜这座城的蕴藉、修葺和建造”(陆承《邻水辞:呈现或追忆的卷牍》)。对比一下,再读黎均平的《邻水,邻水(组章)》,“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山‘川’字般的悉心护佑,东槽西槽两槽恣意并行的铺垫,御临河、大洪河两河亲昵相伴的穿梭,邻水已然成为灵气集聚迸发的‘人间仙境’……”诗人起笔不拖泥带水,“我要从三山两槽深入,来解构邻水的密码——/邻水之水天上来,当然也从山上来”,然后分写槽、写水,精炼地表达自己对邻水的诗意认知。诗人通过这样表象,逐渐挖掘邻水精神的真正内涵,“透过这些好山水,我发现,那些善待和驾驭山水的人,正与山水浑然一体,并被山接续滋养。似有些亲切,也有些深刻”,或许这就是诗人所要解构的邻山邻水的密码。邻水的命脉在诗人笔下,“一半是山,另一半却不是水。/但水,是邻水的命脉。/以水立县,水为县名。水,注定成为邻水的图腾”。诗人半生走过邻水的山山水水,笔下倾注了对它的感恩感激之情,这在诗集《低处无风》第一辑《如歌散板》中随处可见。其中我较喜欢《生活低声部(组章)》《低处无风》《乡愁袅袅(组章)》《我和我的渠江》《让名字平飞》等等篇什。一个真字,足以让诗人的诗更接地气,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

关于散文诗,许多诗人都注意语言的运用。浓缩、跳跃的语言,意象的跳跃式联结,句与句之间,似断实连的段落关系,这就相当中国画里的留白,让读者产生想象的空白美。这样写出来的诗才空灵、干净、精致、唯美。至于第二辑《人生漫旅》,总感觉诗人还没有写散文诗拿捏得住,文本显现的虚实与理趣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有些诗作还是耐读的,如《我错过了一场雪》《月亮的眼睛里揉进了沙子》《边走边吟》等等。有人说,诗是散文的分行排列,这种观点虽然片面,从某个侧面点醒写散文诗的人,要“散而有味、淡而深远”。

现实中的诗人是多面手,从政之余,写出了《低处无风》这样有一定“美而幻”的诗集。雅者乐诗,相信诗人在人生与写作的修行中,会如偿所愿,“平静地飞,平常地飞,平稳地飞。让名字轻盈些,再轻盈些,努力地归于符号”(《让名字平飞》之五)。

新闻推荐

推动提案工作 向高质量迈步

(张远太记者王天雨)近日,华蓥市政协开展“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活动专题培训会,围绕如何撰写高质量提案举行专题...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