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配角”争当“名角”

广安日报 2018-12-19 06:26 大字

□郑灵莉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今年,我们的招商形势非常喜人,先后引进了怡田科技、力耀科技等一大批配套国际国内一二线品牌的产业项目,为华蓥市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2月14日,华蓥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任晓梅在总结今年的招商引资成效时如是说。

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华蓥市新引进项目达100余个,到位资金超过101亿元,其中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的工业项目39个,总投资额超过94亿元。

利用紧邻重庆优势 搭乘重庆发展快车

任晓梅所说的怡田科技是华蓥市2018年入驻的一个重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该项目是羽田电子科技(太仓)有限公司投资,在华蓥投资新建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生产线项目,着力打造羽田电子科技公司在西部的制造中心。

作为一家专门为戴尔、惠普、华硕等世界500强和世界知名电子产业配套的企业,随着众多一二线品牌企业相继落户重庆、成都等西部地区,羽田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徐水明等人,也在积极寻求将企业搬迁到西部地区。

“我们经过多地考察、洽谈、比选,最后下定决心落户华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投资,不仅是看中了华蓥市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良好的政务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华蓥市从领导干部到各个部门的重商营商态度。”徐水明发出感叹,“从我们签约入驻的时间就可以说明一切。”

怡田科技项目从2017年11月该企业和华蓥有关部门开始接触洽谈,12月份华蓥市党政主要领导率队到羽田电子科技公司所在地苏州太仓考察,到今年1月8日签订入驻华蓥的正式协议,前后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

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华蓥建设重庆电子信息和先进材料产业配套基地,为华蓥深化对渝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基于此,华蓥提出了未来发展的“1236”工作思路,坚持把对渝合作放在关系华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主动接轨重庆、融入重庆,与重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加快建设对渝合作示范市,努力实现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在广安市副市长、华蓥市委书记肖伟华看来,华蓥开展对渝合作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华蓥与重庆产业相融,特别是有较好基础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与重庆主导产业高度关联,未来该市将充分利用紧邻重庆的优势,搭乘重庆发展快车,实现追赶跨越发展。

从上门招商碰壁到企业主动上门

“从事招商工作这么多年,一般都是我们主动对接企业,反复向企业介绍我们区位、用工、政策优势,而吃闭门羹的情况却司空见惯,但是这次落户华蓥的力耀科技项目,完全是企业主动来到华蓥综合考察之后,再到我们招商部门洽谈的。”任晓梅介绍说。

原来,作为为一线品牌笔电品牌企业配套的力耀科技有限公司,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在重庆周边寻找产业转移地。通过多方考察,得知华蓥市的产业发展定位非常契合企业的发展,于是就主动来到华蓥进行了考察,并及时签下了入驻协议。

“据介绍,目前力耀科技生产的笔记本散热模组产量已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的前三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近年来的亲商营商环境已经名声在外了。”任晓梅感慨地说。

近年来,华蓥市工业战线各级部门坚守“产业跨梯度转移,招商引资机遇只会给最用心、最有准备的地方”这一招商铁律,以“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政务服务理念服务市场主体。

“以心换心,我们的贴心服务换来了企业的诚心入驻,不少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向自己的上下游企业推介华蓥。比如今年雨田、力耀两个项目业主就向我们推介了好几家为其企业配套的企业到华蓥发展,具体的合作事宜我们正在商谈之中。”任晓梅说。

今年以来,华蓥市搭建产业、金融、物流、外贸、人才、研发六大平台,着力提升产业聚集要素,全力打造从电子元器件生产到整机研发智造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条,把配套产业做成了支柱产业。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配角’演好了,也可以成为‘名角’。”肖伟华在部署该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次会议上说,“我相信,随着今年华蓥迎来电子信息产业园升级为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机遇,一定能够实现202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建成‘川东最大、全省靠前、全国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

产业培育须咬住目标久久为功

□萧舟

2009年,华蓥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同年,华蓥市第一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由此开启了华蓥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之路。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华蓥成为除成都、绵阳、遂宁之外的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布局区,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园也在今年升级为广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园。

十年磨一剑,华蓥市资源型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60.3%降低到2017年的17.9%,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都是为数不多的。取得这前所未有的成绩得益于什么?得益于华蓥市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度自觉。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产业培育绝非一日之效,需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始终坚持抓住“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这个“牛鼻子”,通过狠抓项目、大抓项目、抓好项目促进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用好政策,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前瞻眼光和几年干成一件大事的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实增强产业培育的责任感、紧迫感,集聚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加快把华蓥建成在全省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新闻推荐

聚智聚力 华蓥蓄势扬帆破浪行

□华蓥记者站游青本报记者刘婧岁末寒冬挡不住跨越发展的步伐,思想碰撞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12月15日,星期六。一场别开生面...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