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老村建起“扶贫车间”

广安日报 2018-10-23 02:49 大字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10月21日晚上6点,华蓥市省定贫困村——禄市镇大坡老村村民庹世菊吃过晚饭后,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村头的食品厂去上班。

白天在田间干农活,晚上在村头务工,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这份工作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像庹世菊一样,大坡老村30多名村民走进村里的“扶贫车间”成为“上班族”。

务工在村里挣钱顾家两不误

“食品厂在我们村建起后,我就在这里上班了。”庹世菊在车间里一边熟练地操作机械,一边乐呵呵地说:“真的没想到,我在村里还能够找到这样一份满意的工作。”

庹世菊原来一直在外务工,最近几年,随着公婆年岁逐渐增大,她决定回家种地照顾老人。这样一来,全家的花销基本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挣钱支撑,家中的经济压力陡然增加。

食品厂在大坡老村投产以后,庹世菊成为该厂第一批员工。“过去我们要打工,最近的地方就是到10多公里之外的工业园区,但是这样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而且工资还不比工业园区低,这样的机会到哪里去找嘛。”庹世菊说。

更让庹世菊看重的,是食品厂两班倒的上班方式。因为食品厂主要加工豆腐制品,从大豆泡发开始,经过10多道工序,到制作成成品,夏天基本上要花10多个小时,冬天基本上要花20个小时。由于是生鲜产品,每道工序之间都有比较严格的时间限制,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采用两班倒的形式进行排班。

“这种方式深受村民欢迎,特别是农忙季节,村民可以选择上夜班,白天忙庄稼。”食品厂负责人杨江华介绍说。

大坡老村第一书记刘昆认为,比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扶贫,就业扶贫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稳定增收,对贫困村民勤劳致富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村民们在这里上班可以说是挣钱顾家两不误,真正实现了扶贫又扶志,这也是建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受到村民欢迎的主要原因。

工厂办村里农民增收企业得发展

其实,食品厂原来建在华蓥城郊,因发展空间小等因素,杨江华早早地就有了搬迁厂房的想法,但是要物色一个合适的位置却非常不容易。经过两三年时间的考察,杨江华也没能确定好一个合适的地方。

“你们企业生产的是农产品,工人也大都是农民工,为什么不迁到农村去?”2013年,当时的华蓥市招商部门负责人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向杨江华建议。

“要建新厂房必须同步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虽然我们是豆制品加工行业,基本上没有其他对人体污染的有害物质,但是废水排放量非常大,而我坚持的原则是绝对不能不处理就直排,这也是迟迟没有找到合适位置建厂的主要原因。”杨江华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江华来到大坡老村,这里有原来村小学撤并后留下的废旧校舍,更让他心动的是这里离污水处理厂只有大约一公里的距离。

2015年,蓥鑫食品厂正式搬到了大坡老村。自搬迁以后,蓥鑫食品厂的产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生产的豆腐制品除了销售到南充、重庆、成都等邻近市场之外,还远销到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城市,年产值有2000余万元。

除了企业得到长足发展,食品厂大量的大豆需求也提高了大坡老及周边村组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现在我们厂生产所需的一部分大豆就是从村民手中买的。村民们收获后晒干就卖给我们了,不像原来还要挑到镇上、城里去卖;我们也减少了运输成本,加上我们的大豆用量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周边村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杨江华介绍说。

新闻推荐

广安,应当推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地标

邱秋□邱秋这些年来,笔者在很多场合一直大声呼吁,广安应当有自己的文化地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的地理风貌、人文建筑,都...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