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忙在普法路上的老年志愿者

广安日报 2018-08-21 05:03 大字

□邓艳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几天前,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被法院判了刑,就因为他在禁渔期间在河里打了4公斤鱼……”8月16日,在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上,宣讲团成员刘光禄向参加讲座的群众讲解了一个案例。随后,这个案例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已经开展了法律知识宣讲活动500余场次。

缘起专业普法工作力量严重不足

“华蓥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近10万人之多,而本地的商贩、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人员也有10万余人。其中一部分人在务工合同、劳务报酬、自我保护等方面拥有的法律知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8月16日,华蓥市司法局局长曾泽波在谈到成立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的初衷时说,“而另一方面,从公检法系统、党政机关等离退休的老干部也超过了500人,他们大多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工作经验,并且热心公益事业。

一面是“谁执法谁普法”的司法部门急缺普法力量,另一面则是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丰富、愿意献余热的老年志愿者。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法律知识普及和法律援助,2009年8月,华蓥市依托老协、老年大学、老体协等平台,组建了全省首个由23名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

目前,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成员已经发展到200余人。

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法”

在华蓥山区的田间地头,时常可以看见几名头发花白的老者,背着山区人民常用的背篓,背篓里面装的就是村民常用的一些法律书籍和法律辅导读本、挂图,向乡亲们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几名老者和他们背篓里面装的法律书籍,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赞为“背篓法律图书馆”。

“山区群众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严谨规范的法律条文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所以我们就在想以怎样的一种形式来把法律知识变得让群众喜闻乐见。”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团长许坤元说。

近年来,该宣讲团精选了华蓥市社会安全、法治案例,先后编制了《法治与安全警示教育读本》《“以案说法”读本》等书籍,并由政府出资印制了3万册读本,作为华蓥普法的本土教材。同时,宣讲团还将精选的案例制作成宣传挂图、法治年画,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这些案例都由文字、配图、法治提示三部分组成,而且还是我们本地真实发生的,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识字的群众都看得懂,”许坤元说,“还可以作为我们宣讲团成员们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的教材。”

平时,宣讲团的老人们就背着这些教材,走街头、串村镇,进厂矿、入工地,开展“普法赶场”活动,成为华蓥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该宣讲团还在华蓥市建立了20余个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文化校园、法治文化企业、法治文化大院,并以这些阵地辐射周边地区,推动老年志愿者普法工作常态化。

愿景让守法成为公民必备道德品质

“要是我能多学点法律知识,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近日,在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成员来到禄市镇给社区矫正对象作法治讲座时,一名矫正对象动情地说。

“实际上,像这样的话语,我们在作法治宣讲的过程中听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因为不懂法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让我们听了特别痛心。”法治宣讲团成员彭世伦说,“所以在这几年,我们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志愿者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为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华蓥市老年志愿者法治宣讲团选取看守所来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联系各中小学校分批次组织全市范围内中小学生进行参观,结合真实案例与被监管人员现身说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们在近10年里,不遗余力地开展法治宣传,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公民不仅有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还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守法成为公民必备道德品质。”许坤元坦言,“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愿一直奔走在普法路上。”

新闻推荐

赤胆震西南热血许苍生

王璞,原名孙仁,又名孙子仁、孙克毅、孙刚毅,化名王慕斋、汪慕斋、石夷、石果,湖南省湘乡县人,于1917年2月8日出生。1938年1月...

华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