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先寺安公劄付碑:南宋的一篇实用性公文典范
“安公劄付碑”为南宋石碑。
□唐云梅 文/图
褒先寺安公劄付碑,是广安文博机构收藏的一方南宋石碑。清乾隆中重建安丙故宅——华蓥褒先寺正殿时,掘地得此碑,嵌于佛殿后。2003年,华蓥文物部门维修褒先寺正殿,将嵌于后壁上的此碑收为馆藏。石碑宽67厘米,高52厘米,厚11厘米。碑文左行竖书阴刻11行百余字,每行字数不等。碑文从组成看是一封信札,信件内容却是一篇简洁实用的南宋公文。原文为:“资政殿学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都统制官安,月日封(钤“兴元府印”方章)。兴元府。照会。本府褒城县管下牛头山崇庆禅院,见阙住持长老,呈奉判府安抚制置大使大资相公钧判,请广安军惠照院见住持源老,须至给贴者。右,今给贴付长老觉源,请准此住持牛头山崇庆禅院,开堂演法,为国焚修,祝严圣寿。嘉定四年月日(钤“兴元府印”方章)。住持牛头山崇庆禅院长老觉源。”
文中的“资政殿学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都统制官安”及“安抚制置大使大资相公”皆是指安丙。安丙(1148年-1221年),字子文,号皛然山叟,四川广安军(现华蓥永兴)人。宋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调昌州大足(重庆大足)主簿,后历知新繁、小溪(四川遂宁)、大安军(陕西阳平关)、沔州(陕西略阳)、兴元府(陕西汉中),任四川制置大使、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等职。卒后赐赠少师、鲁国公,谥忠定。“照会”,古谓官署就有关事务行文,亦指官署通知的文件,宋代逐渐演化为通知,明朝始将照会正式确立为带有准下行属性的平行公文。“惠照院”指四川广安龙堂山会照寺,在白市半里,六朝时古刹,有石坊,镌“唐敕复兴”四字,相传为颜真卿书。内有宋重建碑,明为龙堂禅院,亦名白从林。“源老”“觉源”指的是释觉源,南宋广安军渠江县人,绍熙(1190年-1195年)时,驻锡龙堂山会照寺。
从组成看,碑文是一封由兴元府长官安丙缄封送出的信件,有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封皮,即碑文首行“资政殿学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兴元府都统制官安月日封”,这应是缄封后封皮上的文字,并在“月日”间盖了“兴元府印”官署印鉴。第二部分是信件内容,即碑文第二行至倒数第二行,并在信件落款时间“嘉定四年月日”处盖了“兴元府印”官署印鉴。第三部分是碑刻信息,即最后一行“住持牛头山崇庆禅院长老觉源”,为凿刻石碑时的落款,但没有凿刻时间,应当是在嘉定四年(1211年)释觉源任崇庆禅院住持之后至他圆寂前的一段时间内,将信件内容刻于安丙故宅褒先寺石碑上的,但目前没有查找到释觉源的生卒年月。
该信件由兴元府长官安丙缄封并盖官府印鉴,体现了官府的意志和权威,非普通信件,是释觉源出任崇庆禅院住持的官方文件,属于下行公文。短短86字,除无受文单位外,具备公文的基本结构:行文单位(兴元府)——文种(照会)——正文——日期——发文公章(兴元府印),且有完整的表达形式:事由(因为崇庆禅院缺住持)——依据(奉安抚制置大使的批准)——事项(请释觉源做住持)——措施(按照官府文件执行,把文件给释觉源,准许他出任住持)——目的(从事佛法活动,为国家朝廷祈福)。宋代的公文,从内容质量到艺术技巧,从作者队伍到作品
数量,从名篇巨制到深远影响,几乎都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古代公文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南宋时期,形成了公文以气主文、强调实用不重文采的写作风格。此篇“照会”,语言简洁、通俗、平实,表述清晰、明确,结构严谨,言简意赅,符合宋代中后期的公文特点,不失为一篇高质量的实用性公文典范。
安丙请释觉源到其管辖下的崇庆禅院做住持,源于他们同为广安老乡,私交甚好。南宋绍熙(1190年-1195年)时,释觉源驻会照寺,潜心向佛,严守戒律,僧徒众多,名望甚高,为安丙所敬重和赏识,尊其为源老。嘉定四年(1211年),安丙管辖区褒城县(今陕西汉中)牛头山缺住持,释觉源自然成为安丙心中崇庆禅院住持的最佳人选。释觉源为了永久记录这一历史事实以及他与安丙的深厚友谊,完整地将兴元府“照会”刻在了石碑上,保存至今。
石碑本无标题,“褒先寺安公劄付碑”乃后代著录碑文时的定名。“劄付”即“札付”,古指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因为是兴元府安丙缄封的下行公文,故名为“安公劄付”。又因“安公劄付碑”安放于安丙故宅褒先寺内,故定名为“褒先寺安公劄付碑”。
“褒先寺安公劄付碑”是一件研究宋代公文特色、宋代碑刻艺术等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新闻推荐
2018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图览开栏的话:渠水欢歌庆盛会,华蓥翘首迎佳朋。一年一度的华蓥山旅游文化节在华蓥山美丽的初秋如期...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