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后华蓥这样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本报记者 徐瑜
2017年,华蓥市高标准通过省级评估考核,率先在全省88个贫困县中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后的华蓥市,如何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防返贫、防新增,通过开展动态监测、扶贫扶志等工作,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稳定达到国家现行脱贫标准。”华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协建告诉记者,今年,该市将努力实现5841户、16107名脱贫人口“零返贫”和临界困难群众“零新增”目标。
巩固成效:层层压实责任 延续兜底政策
脱贫之后如何巩固成效,层层落实责任十分重要。华蓥市按照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政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压实市级领导、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的牵头单位、市级帮扶部门、乡镇(街道)、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帮扶责任。
“这样做,可以强化市级领导、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的牵头单位、市级帮扶部门等的主体责任,确保责任不缺失、工作不断档。”唐协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华蓥市还不断完善、延续兜底政策,继续对符合规定的脱贫对象、困难群众实施低保、医疗、教育扶贫政策,确保脱贫对象稳定脱贫、同步奔康。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救助政策方面,华蓥市除了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八个100%等惠民政策,还综合运用民政医疗救助、惠民帮扶、临时救助、特困帮扶等措施,创新设立了特困帮扶基金。
“困难群众在享受医疗报销、民政大病医疗救助、卫生服务基金后,所负担的金额还在5000元以上时,就可以申请特困帮扶基金,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每人每年不超过2万元。”唐协建介绍,这样一来,就将享受医疗救助政策的范围由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到了所有困难群众,减轻了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动态监测:坚决不让群众“掉下”贫困线
6月27日天刚亮,庆华镇铜鼓寨村5组村民杨萍就带着扫帚、撮箕出了门,最近天气热,她还带了一些村上提供的防暑药品。
“我最近开始在村里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工作,负责打扫卫生。”杨萍告诉记者,她家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去年就脱了贫。今年,庆华镇政府工作人员发现她家有可能出现返贫,便为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今年5月,我们在杨萍家开展动态监测时发现,她患有心脏病,她丈夫患有股骨头坏死,小孩在外读书,一家人开销大,今年的收入有可能达不到脱贫最低线。”杨萍的帮扶责任人张静告诉记者。
针对杨萍家的情况,铜鼓寨村和庆华镇相关帮扶人员经过多次商讨,为杨萍提供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还重新为她家申请了低保,这样可为杨萍家增加不少收入。
得益于动态监测的开展,杨萍一家避免了再次陷入贫困。她家也成为华蓥市开展动态监测工作,识别到的唯一有返贫迹象的贫困户。
“对于刚刚脱贫的困难群众和临界困难群众来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家里发生一点意外,就可能再次返贫。”唐协建说,因此,华蓥市每季度针对脱贫户、临界困难群众“收入、吃穿、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用电、电视信号”达标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对出现返贫迹象的,由帮扶单位统一向乡镇(街道)反馈情况,并会同相关单位制定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
提振精神:摒弃“等靠要”实现“双脱贫”
“老邹,最近怎么样。”近日,在红岩乡茶园村脱贫户邹世才家门口,他的帮扶责任人徐建明再次来到他家,了解邹世才的近况。
“老邹一直都有自力更生的意识,靠着发展养殖业脱了贫。”徐建明告诉记者,2014年,邹世才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
户后,在政策的支持下,搞起了生猪、山羊、跑山鸡养殖,凭着能吃苦、不怕累的劲儿,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我们去走访时,老邹主动让我们把扶贫资源分给条件更差的群众。”
古桥街道新民村已脱贫村民唐光兵也主动提出退出享受相关兜底政策的申请。2014年,唐光兵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鸡鸭养殖、蔬菜种植,他不仅把自家的农产品拿去销售,还帮村民解决鸡鸭蔬菜销售难题,2017年,唐光兵家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党的好政策让我脱了贫,以我现在的状况,不享受脱贫政策也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唐光兵等着相关部门逐级审核通过。
在华蓥市,困难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提出退出兜底政策待遇的贫困户并非个例。今年以来,该市以“四好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改变“脏乱差”生活陋习,有效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据统计,华蓥市共有42个村被评为市级“四好村”,97名脱贫村民主动申请退出享受相关兜底政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阳艳红华蓥记者站杨天军)6月22日,禄市镇山门口村益农信息社揭牌运营。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并运营益农信息社90个,覆盖全...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