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贫困户家家“十一有”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近年来,华蓥市不断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在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坚持把“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最坚实的脱贫支撑,想方设法确保贫困户家家“十一有”(有床铺、有被盖、有衣柜、有书桌、有饭桌、有条凳、有米缸、有电视、有安全饮用水、有生产生活用电、有电话)。
从家徒四壁到“有个家样”
“我活了大半辈子,现在这个家才算是‘有个家样\’,像别人所说的,做梦都要笑醒哟!”最近,华蓥市明月镇三合团村村民唐协辉特别高兴,因为他不仅搬了家,新家里还样样齐全。
年近七旬的唐协辉一个人生活,平时就靠“五保”政策资金生活,他之前住的房屋破败不堪,家中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他家原来的房屋简直说不上是房屋,其中一面墙已经垮塌,不下雨还好,下雨就大落大漏、细落细漏,他也不愿意到敬老院去,下大雨的时候我们都特别担心他的安危。”三合团村第一书记蒋亚龙介绍道。
蒋亚龙说,“五保”政策资金能够解决唐协辉的基本生活问题,但进一步改善其生活条件就不够了。
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2017年,华蓥市有关部门为唐协辉新建了面积近50平方米的新房子,还为他添置了饭桌、书桌、条凳等必备的生活设施设备。
据了解,华蓥市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其中,又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深度贫困户,不仅缺乏劳动能力,而且还家徒四壁,大都依靠“低保”等国家政策资金生活,成为脱贫奔康最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兜底政策,对像唐协辉家这样的深度贫困户来说,基本上只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要让他们脱贫奔小康,还要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华蓥市扶移局局长邹文波说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华蓥市结合贫困对象自身实际和意愿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入户项目,逐户列出清单、逐项建立台账,将具体项目责任落实到人,集中力量、优先实施;对贫困户全覆盖实施“五改三建”工程,力求贫困户家家“十一有”,有效改善其居住条件,提高其生活水平。
贫困户过上了新生活
“现在李华菊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说起李华菊家的变化,华蓥市观音溪镇高坪村第一书记张贤勇深有感触,“以前她家的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的典型,鸡鸭散养在地坝里,简直下不了脚,一家人的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
张贤勇介绍说,因为李华菊自己患有慢性病,儿子也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以前李华菊一直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加上她家又是独门独户,平时也没什么人到她家去,她基本上不大爱收拾,平时穿过的、洗过的衣服都堆在床上。
2016年以来,镇村及有关部门先后几次对她家的房屋进行整修,还帮其修建了卫生间等配套设施,为她家添置了衣柜、橱柜、饭桌、条凳,以及饲养鸡鸭用的围栏等。同时,帮扶责任人也隔三差五地来到她家,对母子俩耐心细致地讲解搞好家庭卫生环境、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意义,还将他们带到该村其他村民家中参观对比,为她家树立了标杆,既增强了其脱贫的勇气和信心,又提升了母子俩的精气神。
“都是党的政策好,我们母子才过上了新生活。”李华菊逢人便夸自己现在的生活。
“去年以来,我每次到她家,都看到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母子俩衣服也穿得整整洁洁,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去年我们单位对结对帮扶的10多户贫困户在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她家还被评为三等奖。”结对帮扶李华菊的华蓥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天军说道。
华蓥市在为贫困户配备“十一有”的过程中,坚持深入群众,依靠第三方摸排、到左邻右舍中了解情况等举措,确保让缺乏必备生活物资、有实际需求的深度贫困户真正享受到政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华蓥市首个税收服务工作站在该市农商银行网点正式挂牌成立。据悉,华蓥市首个税收服务工作站的成立是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放管服”改...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