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蒋元彬:自编对联谢党恩

广安日报 2017-11-14 03:18 大字

□华蓥记者站邱海鹰

11月8日,华蓥市冬阳普照,温暖如春。

在该市省级贫困村明月镇刘家庙村5组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旁,坐落着一幢已翻新了的农房。在农房大门张贴的一副大红对联下,一位老人正舒心地干着篾活。

见记者站在院坝中端详大门上的对联,老人礼貌地招呼,“这位同志,你找谁?进屋坐坐吧。”接着腼腆地笑笑说,“不好意思,这对联是我前几天找人写的。”他随即指着对联一字一句念了起来:“相信驻村干部认真学习方可脱贫,依靠帮扶同志努力生产才能致富。”并大声念着横批,“共---产---党---好!”老人念完后,担心记者不相信,又忙解释说,“这不是假的,这是我切身感受到的!”见记者点了点头,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告诉记者,他叫蒋元彬,今年61岁。以前家里穷,住的上不遮雨、下不避风的土坯房,加上20多年前就患上了肺结核,一直单身。2015年虽已脱贫,但由于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又返回贫困。

“真的还是共产党好!”老人说话有些激动,“正当我感到绝望的时候,党和政府及时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又把我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他边说边指着屋内焕然一新的桌子、凳子和衣柜等生活用品,“这些都是帮扶部门市发展建设公司的同志帮我买来的,他们不仅给我送东西,还给我讲解该享受的扶贫政策!”

不一会儿,村上的第一书记段科伟也赶来了。他是专程来为蒋元彬送药物的。见记者在采访老人,段科伟主动介绍说,“老蒋生活确实不容易,年龄大了又有病,原来住的房子,既简陋又破败。因此,我们首先从扶贫硬件做起,对他家实施‘五改三建\’,不仅翻新了住房,而且按‘十一有\’标准,配齐了碗柜、桌凳、电视等生活用品,还通了水电。”

“段书记说得对,而今我家是应有尽有。”蒋元彬说,“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连生病住院也不花钱。”他一五一十地告诉记者,自己不仅每月享受了政府发放的420元“五保金”、75元的“养老金”,而且还用政府支持的1000元产业发展资金,种植了半亩多蔬菜、喂养了几十只鸡鸭,“这些加起来,一年少说也有六七千元纯收入。”

蒋元彬越说越开心,记者下意识地问了问对联的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人要懂得感恩嘛,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大的帮助,我就想贴幅对联在新房子的大门上表表心意。由于自己没多少文化,又写不好毛笔字,只好请人写下了这副对联。”

告别蒋元彬时,记者回望大门上那副鲜红的对联,仿佛看到了老人那颗感恩的心。

新闻推荐

贫困户的小心愿 帮扶部门的大任务

本报讯(游青)10月25日,天空下着雨。华蓥市委报道组的老党员杨天军,带着工具箱和购买的铁爪子、钢钉等,冒雨前往观音溪镇高坪村5组76岁的贫困户李华菊家中,帮老人维修床。两天前,杨天军在走访中,...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