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妇女组织为非公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动力

广安日报 2017-11-14 03:18 大字

□刘智慧华蓥记者站游青

工业,如今已成为华蓥市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已落户华蓥市工业发展区的企业达到125家。其中,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女职工已超过3500人。

如何在企业与妇女职工间架设桥梁?近年来,华蓥市妇联按照“组织建在产业链,服务围绕企业转“的思路,在非公企业建立妇女组织,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妇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双赢局面。

镜头一家手机企业的妇联组织探索

今年7月19日,位于华蓥市工业发展区的四川华金润集团召开了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57名妇女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了该企业第一届妇女联合会班子成员,顺利完成了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

华金润集团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讯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品牌运营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随着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华蓥市周边1300余名妇女进入企业工作。

2015年12月,华金润集团成立了妇女委员会。两年来,该企业妇联深入开展了“三八红旗手”评选、职工技能大比武、青年员工素质拓展暨相亲大会、“关爱夕阳之旅”等活动,在企业设置了“女性加油站”、建立企业妇女法律服务站、开设“姐妹悄悄话”室等,聘请法律顾问开设婚姻、家庭、劳动保障等法律讲堂,搭建妇女职工终身学习平台等。

“有了妇联组织的牵线搭桥,妇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可以说,这两年我们公司能够不断成长,绝对有妇联组织立下的功劳。”华金润集团总经理吴涛说,企业有了妇联组织,不仅成为妇女职工之家,更为企业实体经济的壮大提供了动力。

发展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有妇女组织

“一开始,不少民营企业对建立妇联组织都不太理解和支持,毕竟,企业主要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标。”华蓥市妇联主席唐静说,为破解这一难题,华蓥市妇联本着“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工作思路,在2014年以该市非公“党建”工作会为契机,在工业发展区成立了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让工业发展区的“妇建”工作有了第一个平台。

2016年,由华蓥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妇联主抓、工业发展区全力配合,建立起非公企业“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妇女组织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明确了“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多种方式。该模式明确要求,凡是组建了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妇女人数达到企业总人数50%以上的,必须建立妇女组织,并加大在妇女职工中发展党员力度。这种发展模式为非公企业“妇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接踵而至:企业人员流动较大,谁来做企业妇委会主任?

“为了留住企业人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所以,我们就用工作相对稳定、能安心留在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担任妇委会主任。”唐静说,有了合适的妇委会主任候选人后,市妇联开展了“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教她们开展妇联工作。经过3年努力,一批入职年限较长、学历较高、热爱妇女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妇女职工成长为企业妇委会主任。随着各企业妇委会主任的履职,华蓥市妇联也顺利完成了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工作。

服务实现企业发展与妇女权益保护双赢

企业妇委会机构有了,工作人员也有了,但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避免成为企业的摆设呢?

在开展非公企业“妇建”的过程中,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华蓥市妇联带领各企业妇委会成员,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着力帮助解决“招工难”“女工管理难”等问题,与企业建立工作互信,让妇委会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熟练技术工人难招是困扰许多企业的难事。华蓥市妇联主动组织企业参加“春风行动”,利用妇联组织和各界优秀妇女代表的影响力“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招工,着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在妇女较为集中的企业,一旦夫妻关系、子女教育、老人照顾等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直接影响职工情绪,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各企业妇委会成立后,积极开展调研座谈,针对妇女职工需求开展调查和关爱工作,通过人文关怀把员工留下来。员工的情绪稳定了,企业也随之安定。

通过种种努力,非公企业“妇建”工作局面进一步打开。目前,华蓥市工业发展区非公企业的妇女组织基本做到了应建尽建。

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阵地作用,华蓥市妇联也组织各企业妇女组织常态化开展各类特色服务活动。

近年来,华蓥市工业发展区各非公企业妇委会面向广大女性提供精准服务,根据园区产业规模和行业特点,为3500多名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为125家企业的2000余名妇女儿童提供免费体检和医疗服务,组织600名女职工和群众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知识专家讲座。同时,建立妇联网络QQ工作群以及微信群,借助网络平台,每周不定期发送园区惠民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妇女权益保障、健康知识、创业就业帮扶等相关信息,帮助妇女提高自身素质。

华蓥市非公企业的妇女组织还在节假日,联合工会、团委等单位,组织开展各种青年才艺展示、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单身青年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了企业“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让妇女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按照‘组织建在产业链,服务围绕企业转\’的思路,在非公企业建立妇女组织,为企业与妇女职工之间架起了桥梁,也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双赢局面。”唐静说。

新闻推荐

油樟成为贫困家庭的“摇钱树”

□本报记者刘莉华“我今年没出去打工了,在本地务工比较方便,而且收入也不会比外面差。”11月6日,在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柏木山村,今年60岁的淡春友一边管理油樟,一边告诉记者,早些年,他将家里的土地给...

华蓥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蓥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