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养蜂 积极寻求科技支持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0-15 06:33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平

习惯了一路看风景,一路养蜂酿蜜挣钱,从新都、雅江到西藏,眉山德康养蜂专合社负责人胡建均的甜蜜事业,在广阔的天际里延伸。

9月27日,在第七届四川农博会上,胡建均告诉记者,他虽然一路流动,但手机和互联网让他实现了抱团发展,传统和现代,没有截然分开,两相结合蜜更甜。

现代

定点饲养难

流动养蜂仍是主流

胡建均的父亲就是养蜂能手,如今父亲的徒弟和他继承了衣钵,仍然是“人不离蜂、蜂不离花”的传统产蜜方式。

“一箱蜂需要3-5亩的蜜源,我的一车蜂至少需要500甚至上千亩的蜜源,定点饲养难度较大。”胡建均认为,虽然眉山的柑橘种植面积也很大,但花期就20天,采完就没了,理想的应该是多个花种,花儿能相继开放长达半年最好。

由于此条件的约束,全国能实现定点饲养的并不多。因此,他还是采取传统的流动养蜂方式,一年大概转战5个蜜源。

此外,产蜜仍然避免不了靠天吃饭,“蜂好、花好、天好”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他的一车蜂,丰产时能产4吨蜜,歉收的话只有1吨左右,但是仍然可以靠经验来判断气候年份,靠提高管理水平来规避风险。例如,阿坝的蜜源有明显的大小年,槐花则相对稳定。

传统

抱团求发展

积极寻求科技支持

如今,胡建均成立了专合社,社员有164户,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秦岭以南比较集中,但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也有。哪里蜜源好,哪里路况差,可以及时互通有无。

西藏则是胡建均最新开辟的“战场”。

“以前路不好,语言不通,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胡建均说,“除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蜜蜂上不去,其他条件都好,由于海拔落差大,植被丰富,有很多理想的蜜源。与四川交界的昌都,也有了自己的蜜蜂养殖地。下一步,可能和西藏农牧局合作,培训当地藏民养蜂。”

胡建均的养蜂器具也与时俱进,随时关注着科学技术在养蜂上面的新进展。

为了实验这些器具的适用性,他还有个100多箱的实验蜂厂,好用才向社员推广。在销售上,他在眉山有5个自营的门店,此外各地还有代销点。

“我们会拿去送检,少用或不用药,没有工业污染的蜜源、纯度高的蜂蜜,贴上注册商标统一销售。”胡建均说,以此鼓励社员多酿好蜜。

新闻推荐

雅江县 下足防汛真功夫

甘孜日报讯近日,雅江县多次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商会议,对全年防汛和防地质灾害作出预测和安排部署,提前谋划全县防汛和防地质...

雅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雅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