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戈壁荒滩上种出高原绿洲

潍坊晚报 2017-10-14 10:37 大字

在雅江北岸综合生态示范区,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水相连。潍坊援藏干部给当地藏民讲解“湘河谷”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项目的美好前景后,藏民乐得合不拢嘴。在艾玛乡德庆村试验示范基地内,护林员在对引进的苗木进行管护。如今,南木林县道路两旁已经是郁郁葱葱。潍坊援藏干部十年接力创造生态奇迹

初秋时节,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天空湛蓝,宝石一般纯净;轻柔的云朵点缀在天空中,哈达一般的洁白。雅鲁藏布江北岸的生态示范区内,各种绿树挺胸昂头,虽然年轻稚嫩,但生机勃勃,充满了力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穿行在这片绿色之中,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听着婉转的鸟语,仿佛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一时间忘记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块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每年旱季,风沙弥漫,刮得人睁不开眼,站不住脚。是来自山东潍坊的援藏干部,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久久为功,用十年的汗水和艰辛,在这片戈壁荒滩上,造出了近4万亩的绿洲,创造了高原生态奇迹。

试种行道树,探索高原植绿

潍坊援藏干部和南木林县绿化的故事,是从行道树开始的。2007年6月,潍坊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南木林县。当时的南木林县自雅江至县城道路两侧光秃秃一片,与内地满眼皆绿、处处飘香相比形成巨大反差。援藏干部开始了调研,发现南木林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平均海拔近40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偏小,气候干燥,树木很难生长。而当地干部群众对造林绿化不够重视,只栽不管,栽植成活率仅有30%,保存率几乎为零,年年造林不见林。

援藏工作组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要让南木林绿起来。次年春天,南木林县委提出植树要大坑大苗大水深栽和“三分栽七分管”,达不到要求的宁肯不栽。在县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1万元用于造林绿化,购置柳树大苗,在道路旁栽植。栽上的柳树当年成活率达到了70%,来年春天,半数以上的柳树发芽吐绿。初试成功,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只要措施得力,在青藏高原上完全可以种活树。

2009年3月,南木林县召开了史上第一届林业大会,开始了大规模的绿化工程,把重点放在绿色通道和城乡美化绿化上,建立了栽管并重,奖罚分明的机制,当年省道203线两侧的柳树栽植成功。2010年春季,在继续营造国省道、乡村道路林带的同时,重点对县城的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县城道路两侧都栽植柳树、紫叶李等美化绿化树种,播种草皮。披上绿装的南木林县城,多了一份生机和活力,也让藏族群众有了更多的绿色向往。

荒滩上造林,打造高原绿洲

三年过去了,第三批工作组完成了自己的援藏任务。2010年6月,潍坊市第四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南木林,他们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田野,开始了新的播绿尝试。当时正是雅江两岸风沙漫天的季节,他们认为首先要突破艾玛乡雅江北岸荒滩地,大力发展林草间作,增加林地和草地。

2011年春,援藏组聘请潍坊林业专家来到南木林,现场考察雅江北岸荒滩地改良和植树造林的可能性。通过查阅气象资料,分析土壤质地情况,专家组认为只要保证水浇条件和客土改良就能够成功。他们和援藏干部一起,制定了水利先行、客土改良、排沟整地、覆膜保水等技术措施进行试验。2011年,南木林县在这里栽植了30000株柳树,造林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一片不毛之地的荒滩上硬是长出了新绿。2012年,栽植树木120000株,新增林地1000亩。雅江北岸荒滩植树造林由此艰难起步。

造林接力棒一棒一棒往下传。2013年6月,潍坊市第五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南木林。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决定推动雅江北岸综合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项目,举全县之力,力争在雅江和湘河交汇河谷迅速形成规模,打造雅江北岸“小江南”。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2014年春季,雅江北岸综合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项目正式启动。西藏自治区将该项目作为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启动的“第一锹”。潍坊援藏工作组全体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吃住在工地,一个月时间完成造林8100亩,栽植杨、柳、榆、沙棘等树种60万株,客土改良20万立方米。争取自治区投资5700万元,援藏资金投入2000万元,这年成为南木林历史上造林规模和投资最大的一年。

在植树的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了管理,强调创新造林思路,科学规划选址,水利设施先行;强化后续管理,确保2014年所栽苗木顺利过冬。至此,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项目,形成了成熟的水利先行、客土改良的科学造林模式,栽管并重、鲁藏共投的管理模式。

苗木是造林的基础。为解决本土苗木供应不足的问题,2015年援藏工作组投资900万元在艾玛乡恰热村建设了苗圃890亩,繁育藏川杨、新疆杨、柳树、榆树等造林苗木,保证了造林苗木的供应。

截至2016年,示范区造林投资1.6亿元(其中国家投资近亿元,山东援藏累计配套6000万元),完成造林面积3.6万余亩,栽植新疆杨、榆树、柳树、藏川杨、小青杨、紫穗槐、沙棘等苗木200万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50公里,饲草基地9800亩,修建生产道路34.6公里、水渠48公里,初步形成了“宜林、宜农、宜牧”的绿色产业体系和综合性生态建设基地。

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据气象部门初步统计,示范区沙尘天气次数同比减少1/3,核心区氧气含量提高5%、空气湿度增加10%;风沙小了,山川绿了,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雅江中上游的翡翠明珠。

改进建设思路

续写高原传奇

2016年6月,潍坊第六批援藏工作组来到南木林。他们本着“一批接着一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继续在生态建设上发力。2017年为4100亩生态林进行了配套建设,投资150万元对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内的道路、桥涵等进行了维护。投资80万元建立了60人的管护队伍,同时购置了400多万元的森林病虫害和森林防火器械、药品,确保栽上的树有队伍管、有器械管,绿化成果得以巩固扩大。

在此基础上,援藏工作组开始了新的探索。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南木林主要乔木树种仅有藏川杨、柳树、榆树等,其他树种稀少且零星分布,树种单一,绿化效果差,发生大规模病虫害的风险也较大。同时,多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造林绿化投资巨大,只输血无造血,没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内生动力不足,大规模造林绿化难以为继。

如何在打好生态牌的同时,做好经济支撑,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业积极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援藏工作组创造性地提出了引进、种植经济树种,丰富示范区树种,减少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增加经济效益的新思路,实施了“湘河谷”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项目。这是一个是集科学试验、旅游观光、苗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林生态产业扶贫工程,将改变树种单一、绿化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绿化现状,带动全县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经济造林的转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脱贫致富的多赢。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工作组在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在艾玛乡德庆村建立了3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海棠、元宝枫、紫叶稠李、平欧榛等18个树种37个品种,进行集中试验示范,以期通过一定时间、一定自然条件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树种。目前,这些引进的树种生长良好,成活率均高于西藏成活率标准十个百分点以上,部分树种达到了98%以上。这些姹紫嫣红的苗木,将承载着援藏干部的热切期望,走向更广阔的雪域高原。

根据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潍坊援藏将投资3200多万元发展林业产业,推动经济林和苗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潍坊援藏工作组正在雪域高原上续写新的传奇。南木林的明天,将更加多彩,更加美丽。文/本报记者王志刚图/本报记者王晓光

新闻推荐

开办骑友驿站 雅江村民走上致富路

■徐平波9月21日,天下着毛毛细雨,笔者跟随南路采访团在雅江县采访时,目睹来自各地的骑友接二连三入住河口镇香格宗村布珠民居。跟随骑友,笔者来到一家名为布珠三姐妹青年旅社的民居接待点,看见主人红...

雅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雅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