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的“扶贫经” 记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新龙县雄龙西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欧晓兰

甘孜日报 2019-07-14 00:57 大字

◎甘孜日报记者 李娅妮

“一上班我就得‘逮住\’多吉商量,必须把我们乡电商平台销售藏香这件事全面提上日程。”6月30日,刚从都江堰参加完为期5天“党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的欧晓兰辗转几趟车,星夜往新龙县雄龙西乡赶路。

新拓宽的脱贫致富视野、新提炼的产业发展思路、新落成的便民服务中心、新推出的窗口业务办理……学习心得热腾出炉,乡村事物萦绕心头,无不催促着这位“80”后的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加快返岗的脚步。

回程途中,欧晓兰没有片刻迟疑,直接断了经过泸定刹一脚,探望父母和女儿的念头。“娃娃好似留守儿童,父母仿佛空巢老人。”电话那头,她不经意间的调侃,向记者透露出虽无奈却无悔的复杂心境。

落叶终须归根

“我们家的孩子可要务实”

1984年出生的欧晓兰,是地地道道的新龙人,也是实实在在的“80”后。自小学起,工作忙碌的父母便将她寄养在泸定冷碛的爷爷奶奶家。懂事、好学、上进的她,从没让远在新龙工作的父母操过心,一路顶着“别人家孩子”的标签顺风顺水,直至2002年,成功考取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那几年,在内地“象牙塔”里的求学生涯,一度为她织造着——本科毕业后,自己将在这方天地里施展拳脚,大有作为的宏图构想。

然而,一次假期里的回乡探访,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学有所成的你都不愿意回乡建设,你说我们这甘孜州里的‘肚脐眼儿县\’,还能指望谁来扎根啊?”面对阿婆的发问,欧晓兰一时语塞。

“我压根没考虑这么深远,一心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在她记忆的“走马灯”里,曾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的阿婆,除了对数字特别上心和较真外,日常生活中别提多慈祥、多开明了,一辈子就没和乡里乡亲红过脸。

此番发问竟似请求,一时间欧晓兰陷入两难。毕竟当时,放弃一份省城写字楼里的白领工作,回到康巴高原,在谁看来都是令人吃惊的选择。但最终,阿婆的一句话彻底打动了她:“落叶终须归根,我们家的孩子可要务实。”

就这样,22岁的欧晓兰,回到了祖父辈为之奉献了一生的新龙。

白白净净的小姑娘

管了不少“闲事”和“琐事”

前往大盖乡综合服务站报到的第一天,行李都还没归置妥当,欧晓兰就从漏风漏雨的崩科藏房里钻了出来,在驻村干部的指引下,走村入户了解情况。

“晴天土雨天泥的村道”“鼻涕挂满脸的孩子”“得包虫病不自知的患者”“卫生状况堪忧的吊脚楼旱厕”“风刮遍地跑的垃圾”……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她心中不断升腾。

她多次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自己所属的县农牧局汇报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建成了牲畜暖棚、扩建了厕所村道、改造了垃圾粪池、修订了村规民约,还动员组织藏族育龄妇女采取了节育措施,并劝返未成年人和适龄儿童入学就读……白白净净的小姑娘,管了不少别人口中的“闲事”和“琐事”,而且一管就是两年。

其间,风吹日晒、爬坡上坎、事无巨细,又黑又瘦的她却没有发过一句牢骚。

在欧晓兰看来,随着她和农牧民接触愈发频繁,“语言”成了首当其冲亟需突破的一大关卡。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们也意识到,乡干部要替群众办好事,提升藏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欧晓兰便同一批乡干部被派往四川省藏校干训班,接受为期一年的藏语文学习。“这次机会极为难得,特别是能系统化、全方位地跟着藏语文名师学习藏语的表达、藏文的书写,大伙儿进步神速。”欧晓兰将自己在此后工作中的游刃有余,归功于这次集中培训的获益。

熟练掌握藏语表达的欧晓兰,开展起工作更得心应手。农牧民一旦有了诉求,都爱“使唤”这位听得明白他们想法、讲得清楚惠民政策的年轻干部。

“扎进”群众的心里

把群众的心都理顺了

2009年,业务能力突出、工作态度恳切的欧晓兰,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考取了德格县柯洛洞乡的公务员,并于2011年考调回新龙县沙堆乡。自此,她的工作版图再未超出过自己牵念的这片土地。

初到这个驻守新龙北大门,堪称“新龙第一乡”的沙堆乡,欧晓兰发现,虽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半农半牧地区,但大伙儿基本还是靠天吃饭,青稞、洋芋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一些贫困户家中除了锅灶、被褥,其他一无所有。

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乡里各村的基本情况,她和工作组同事走遍了沙堆乡的每一户人家。家里几口人、养了几头牛、种了几亩地……欧晓兰不出一月,张嘴就能道来。

在沙堆乡埋头苦干的三年间,至今留下了一件令她颇多感怀的事。各中村的村会计是十里八乡的开心果和热心人,可一直迫于家中六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的巨大经济压力,身体不适也从未舍得花钱去县城或州府的医院检查,直到2011年底,病情恶化的他被送往省城的大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诊断其患有肝包虫晚期。

一时间,抢救费、治疗费,让原本贫病交加的家庭更是不堪重负。得知这一情况的欧晓兰,带头组织爱心捐赠活动,为村会计筹得了数万元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终究,他还是离开了我们。要是我能早点来到沙堆乡工作,早些为群众宣讲包虫病防治知识,说不定他现在还是我们嘻嘻哈哈的村会计。”说到动情处,欧晓兰沉默了片刻。

普及预防知识、加强犬只管理;兴建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草原环境治理;强化群众就诊意识、落实管理诊疗措施……一声声用心用情的“叮嘱”“提醒”“问候”,让欧晓兰深深扎进了沙堆乡群众的心里。

欧晓兰的电话,自此成了农牧民“调解”“疏导”“想办法”的热线。2014年12月,在她即将调离沙堆乡时,老百姓跟在后面送了她好长一段路。乡党委书记米高原毫不掩饰心底的不舍:“小欧来沙堆短短几年,就把群众的心都理顺了。”

是亲历者更是参与者

雄龙西乡发生巨变

如今,欧晓兰已在雄龙西乡宵衣旰食四年有余。组织员、纪委书记、乡党委副书记,她干过且正干着。这些年,不论职位身份如何另作他换,欧晓兰干事创业的底色从来一如既往,甚至更为斑斓夺目。

从她回答记者提问的点滴间可见一斑。每每说到雄龙西,欧晓兰总是以“我们乡”作为话语的开头。雄龙西的山乡巨变,她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没有硬化路,不通自来水;两个行政村,一个东山头,一个西山头;没产业,没特色,没保障……”,欧晓兰到雄龙西“走马上任”之初,目之所及的村庄死气沉沉。

惊人的变化发生在2017年。那一年,脱贫攻坚春风拂面。“公路通,百业兴”,欧晓兰便领着驻村干部和包村干部,开展通村通户硬化路前期丈量工作。

时至今日,雄龙西乡的农村公路网铺就,沉睡的村庄悄然苏醒。随着交通条件不断完善,5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黑青稞、马铃薯种植,藏猪、藏鸡养殖等相关产业相继“上马”,全乡575户3572名群众深受惠及。

可现实仍满足不了欧晓兰的“大味口”,电话那头的她告诉记者,“脱贫就要发展产业,但绝不能限于‘依样画葫芦\’,路径一定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现代商业和互联网思维。”

雄龙西的青稞披绿、溪水淙淙,易地扶贫搬迁新居、沥青水泥连户路……常常出现在欧晓兰的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里,赢得网民叫好声一片。

“去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下,雄龙西成功引进优秀农民工多吉返乡,办起了他的‘老本行\’藏香工厂。一年下来,工厂线下销售额达10万元左右。”欧晓兰口中的多吉是雄龙西本地人,曾在甘孜县开办过一家藏香厂,9种品质上乘、富含中藏药材的藏香产品远销西藏和东南沿海地区。

“如果能和电商‘组团\’,多吉的藏香能走得更远、能卖得更多。”今年5月,手工藏香厂的产品走俏深圳文博会也证实了欧晓兰的设想。

于是,便有了她此番从都江堰返回新龙途中的“头脑风暴”。一路上,她重温着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检索着培训老师所列举的成功案例,希望为雄龙西乡和“藏香厂+电商”挖掘出更多值得借鉴的发展商机。

“距离2019年完成脱贫攻坚‘摘帽\’目标任务只有半年时间,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采访尾声,欧晓兰的话音传递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满怀。

以心换心

为民实干硕果累累

晨光熹微,她忙着和群众一道整治村容村貌,实施村民庭院硬化、村内“五改”、住房“六改”、公厕新建、文化广场、新风培育“六大”工程;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组建党员服务队进驻“网格”,将为民服务窗口前移到田间地头、村民院落。

夜幕降临,她忙着和同事一户不落地走访民情,和村民交朋友,结“穷亲”。她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课堂、“三学”形式和藏汉双语“六字学习法”等平台,开展主题党课、培训宣讲3526人次,“农牧民夜校”积分管理的方法甚至被中央电视台播出推广。

建设9个村雪亮工程,调处矛盾纠纷55起,成功申报省级四好村1个、州级文明村2个、县级四好村7个……一组组数据,是欧晓兰以心换心、为民实干的累累硕果。

欧晓兰看着这份“成绩单”,却只说:“这是每个青年干部的使命,我将一直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她始终清楚地记得雄龙西乡党委书记泽日龙加嘱咐乡干部的一句话:“每个人生下来都不是工作人员,而全是从老百姓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能为老百姓撑伞服务是一种福气。”这句话,至今激励着她。

新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