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抢救更多病人
365天宜宾10名援藏医护人员的“酸甜苦辣”
黄中继家庭与生活报记者田琳琳
近日,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宜宾一院)的10名援藏队员和新队员完成“换防”,回到了宜宾,投入到新的工作中。2018月1月,宜宾一院派出医疗援藏队,10名医护人员告别家人朋友,沿川藏线翻山越岭、化雪破冰、风雨兼程来到甘孜州新龙县,开启了为期一年的“传帮带”工作。
藏区医疗阵地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农牧民健康未形成坚实的保护支撑……面对卫生事业相对滞后的现实,10名队员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克服高原反应、恶劣的自然天气。一年的时间,10名队员诊治病员2198人次、查房230次、开展新技术13项、业务讨论288次、专题讲座185次。记者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过去一年援藏工作的“酸甜苦辣”。
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急诊是我们一年来临床工作的‘核心’,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宜宾一院援藏队队长钱文燕说,刚到新龙驻扎没两天,当地患者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2018年1月13日,新龙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了一名患者,中年男性,肥胖体型,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入院。经宜宾一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有林查看病情后,初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右侧基底节区血肿、颅内高压综合征。
“那是我第一次作为医生的无力感,一位医学生不能完成使命的绝望。”陈有林说,由于条件有限,只能将患者进行转院。而在转院途中,患者病情加重,在面对病人家属绝望眼神的时候,陈有林落泪了。经过几许波折,终于将患者送进了甘孜县医院,陈有林参与了手术,并将患者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悬着的心随着患者家属的一声声“扎西德勒”,才慢慢平复。
一年的时间,援藏队一共参与急诊危重病员抢救30余次,负责转运病员15次。
留住了3个孩子的妈妈
“一来急诊病人,除了药剂科的宋贵禹外,我们9个人基本上都要到齐,进行会诊。”妇产科医生秦友万说,藏区人民往往送来医院的产妇都是难产,医生接到消息后,不管是在吃饭还是睡觉,都要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会诊,抢救病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与新龙县医院一起成功救治了危重孕产妇,留住了3个孩子的母亲,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家。”大半年过去了,秦友万还记得发生在2018年5月26日那一天与多科协作,与死神赛跑的案例。
那天,新龙县人民医院收治了茹龙镇一名危急重孕妇,胎儿已经死于腹中,孕妇生命垂危躺在血泊中。通过妇产科、检验科、麻醉科、手术室、护理部、B超室、内科、外科、院急救领导小组的多科协作,经过持续5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病员终于转危为安。“我的内心非常震撼,坚定了我治病救人的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要放弃,牢记为藏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院多科室协作的场景还有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段与时间赛跑的日子,也是一种难忘的经历。
指导徒弟考取了资格证
新龙县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专业医护人员极其匮乏。在新龙县传帮带过程中,孙蝶从专业知识、修改笔记、实际操作方面一对一、手把手带徒弟李前程,在一年内结束了李前程几年没考过资格证的问题,成功持证上岗。“师父对我特别好,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释惑,让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李前程说,获得资格证之后,她就可以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了。“你们这种讲政治顾大家、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全院职工为你们点赞。”在新龙期间,宜宾一院院长谢明均和10名援藏医生进行座谈,谢明均院长对援藏医生的工作表示肯定。
谢明均说,每一批援藏医生都带着使命和责任进入藏区,在一年的援藏工作中,医生们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还要忍受思乡念家的孤独。“然而医者仁心的大爱,使医生们毅然决然放弃内地的生活,支援藏区医疗事业,他们践行了医者父母心的使命,值得学习。”
新闻推荐
成都游客自驾甘孜 越野车坠江 两人身亡 家属称四名女性一起出游,另外两人还没找到
越野车已经行驶在回家路上,却在8月7日这天戛然而止,终究没能到达终点。远在成都洛带,8岁的晶晶(化名)和小伙伴在院子里追逐着,...
新龙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新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