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皇后”落户藏乡 乡城香巴拉镇信沟村种植草莓助增收
游客正在采摘草莓。
◎何才华 文/图
进入五月,乡城县香巴拉镇信沟村的草莓进入成熟期,被誉为“水果皇后”的草莓以鲜嫩诱人的外形、清爽的气味和甜美的口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生态草莓不愁销
一个周末的上午,笔者看见在信沟村后的公路旁停着好几辆小车,客人有的拿着筐,有的提着篮,三三两两分散在棚子里,小心翼翼地摘下晶莹欲滴的草莓果;几个年轻人拿出手机,摆出各种姿势跟草莓果来一个亲密接触;孩子们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了找果、选果、采摘,满脸收获的喜悦。
“这里草莓不用农药、无污染,自己采摘的又新鲜,周末带孩子来体验采摘,让他能在学习之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村民倾忠说。
大棚里鲜红欲滴的草莓就像小灯笼一样,受光照的一面红的发亮,贴地面的白里透红,摘一颗咬下去,细腻滑润,水分十足。
“这段时间,村里的十多个大棚里,每天都有前来采摘草莓的客人,特别是周末客人更多,村里的草莓根本不需要运到市场销售,大棚里就采摘完了。”信沟村支部书记四郎彭措说。
“今年草莓长势比去年要好,每周可采摘两次,还有一个多月才结束销售期,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村民夏么太对自己的大棚草莓收入信心满满。
引种草莓显成效
以前种植的青稞、小麦、玉米、元根作物只能填饱肚子,靠这些传统种植带来好收益,谈何容易,只有改变方式调整结构。世代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信沟村民,渴望有限的土地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种植效益。
去年,该县组织乡镇长和村党支部书记到盐源考察产业发展。盐源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和乡城的气候差不多,当地盛产草莓,且价格高、口感好,老百姓靠着种植草莓走上致富路。经过专家考察评估,一致认为,乡城也同样适合种植草莓。“先在我家地里试种吧!如果真的适合,明年再让全村一起种。”在盐源县看到草莓种植的良好发展前景,信沟村支部书记四朗彭措主动要求自家成为试点基地。随后他又发动4户人家在自家地里建成两分地的大棚。在县委、县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县农牧局的技术指导下,信沟村开始了试种草莓之路,当年就获得了好的收益。
“以前在2分地里种植传统作物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入才几百元,现在种植草莓一年收入3000元,收入翻了10倍,调整种植结构后的效益明显,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充满信心。”驻村第一书记倾忠说。
“只要科学管理,勤除草、勤修剪枝叶,控制好叶和茎的生长,掌控好大棚温度,就会取得好的收成。”来自泸县的驻村干部袁光良介绍说,目前村里的9户草莓种植户,都已掌握草莓的种植技术要领。
调整产业路更宽
种植草莓虽然经济效益好又不愁销路,但地处高原的乡城县市场小,大面积种植担心销路,在饱和状态下,今年信沟村在县里技术员的指导下,10户群众试种了大棚西瓜和水果番茄。
艳阳高照的六月,走进大棚敞开的试种地里,看见翠绿的西瓜藤上结着大大小小的西瓜,大的已拳头般大,小的也已鸡蛋般大小。一尺多高的绿色茎干植物上密密麻麻的结满了已成椭圆状的小番茄,十分诱人,驻扎在村里的农技员申兵介绍说,再等一个月,这些番茄和西瓜将能上市销售。
为发展种植业,让群众增收,信沟村经多方考察、多番论证,结合销售行情和距离县城近,地处国道旁的优势,决定在村里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县上在信沟村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建起了32个大棚,并开展种植技术支持和市场前景分析。
从种传统作物的粗放管理到种植新型作物的精细管理,种植管理的要求高了,但收入翻了倍,生活过得更好了,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好效益的信心更足了。村支部书记四郎彭措介绍,再过两年,我们村户均将有2至3个新型种植产业,群众增收门路将更加宽广。
新闻推荐
淬炼十五年,雏鸟成长为雄鹰;精耕十五载,幼苗渐成栋梁。,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成立十五周年:初心不改再出发。2004年5...
乡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乡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