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过上新生活
搬迁点的村民在建设苹果基地。
□鲁星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文/图
卡心坝子是位于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海拔2780米的一块平台。2012年10月前,这里还是一处无路、无水、无电、无人居住的荒地;如今,三排31座白色藏房整齐的坐落在平整绿坝上,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犹如珍珠一样璀璨。卡心坝子的变迁见证了泸州援助乡城帮扶队的一片赤诚。
12月12日,冬日暖阳下,卡心坝搬迁点里,有的村民在晒太阳,有的在打扫清洁卫生,而更多的村民在开垦荒地,引水灌溉地块,200亩苹果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泸州来的客人,欢迎!欢迎!”藏族群众听说我们是来自泸州的朋友,拍起了巴巴掌,递来了矿泉水,摆起了他们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
对口帮扶村民搬出大山住新房
时光倒转到2012年。那时的热斗村位于海拔3700米的空打山上,山高路远、资源匮乏困扰着这个高原小村的经济发展,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成为这里的真实写照。
“不奢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只想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居住。这是住在山里老百姓共同的愿望。”队长尼玛说。
省委作出省内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工作决策部署后,热斗村面临的问题引起了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多次调研论证,与乡城县很快形成共识:必须采取搬迁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奠基开工那天,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用隆重的煨桑礼俗欢迎泸州的客人,祈愿未来生活更加美好。
几年来,对口帮扶单位共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设住房及附属设施9000平方米,搬迁31户159人至卡心坝子,改造中低田200亩,修建排水渠道3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蓄水4000立方米。
搬迁村民说不完的变化 道不尽的恩情
过上幸福的生活,卡心坝子人内心里无时不流露出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无时不期盼着明天更美好!
“搬过来后我们的住房、水源、道路等都给我们弄好了,感谢国家。”村民中则说,“以前的村民都是点酥油灯照明,白天舍不得用,晚上早早就上床休息,闲暇时候除了诵经念佛,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而今村子里整齐地耸立着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一到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萦绕在藏房里,大家对新生活心满意足。”
“终于搬下来了,住上新房子了,过上了好日子。共产党的恩情一辈子都忘不了。”村民无所张追说。
援助不停步让村民发展有产业
缺水是制约卡心坝人发展生产的软肋,一到旱季,庄稼地里青稞小麦成片干瘪,收成少得可怜。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以酥油和糌粑果腹。
为了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援藏队和乡村两级班子联手,克服山高路险严寒酷暑的恶劣条件,硬是从8公里外的高山上架设管道引来清泉水,在半山腰修建了蓄水池。“我们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水喝,不但可以种庄稼,还可以浇花喂牛。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队长尼玛难掩喜悦感叹道。
“卡心坝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苹果等产业。现在栽种,3年后苹果就将挂果,5年到达盛产期。累累硕果压满枝头,又会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洞松乡党委副书记丹巴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打造政企双赢合作典范 州政府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本报讯(记者张涛)近日,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在参加“圣洁甘孜·走进上海”系列活动期间,率队考察了太平洋建设集团上海分公司,并与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川商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方璐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开...
乡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乡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